|
CRYGD基因P23T突变致先天性白内障的机制研究 |
|
作者:王玮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 点击数:1078 更新时间:2008/2/14
|
|
CRYGD基因P23T突变致先天性白内障的机制研究
王玮 姚克 申屠形超 金冲飞 蒋劲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 杭州市解放路88号 310000
目的:比较P23T突变型CRYGD晶状体蛋白与野生型CRYGD在永生化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B-3)中的定位特点,初步了解CRYGD基因P23T突变导致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生机制。方法:将野生型和P23T突变型CRYGD基因定向克隆到真核表达质粒pEGFP-C1上,得到pEGFP-CRYGD和pEGFP-P23T CRYGD融合载体,经测序鉴定后,转染至HLEB-3细胞,经Western-blot鉴定和G418筛选后建立稳定表达CRYGD、表达P23T突变CRYGD和空质粒转染HLEB-3细胞系,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蛋白在细胞内的表达和定位特点。结果: Western-blot证实野生型和突变型CRYGD在HLEB-3细胞中成功表达,荧光显微镜下发现pEGFP-C1空质粒定位于细胞核,野生型CRYGD分布于细胞核和胞浆,而突变型CRYGD仅在细胞浆中表达。结论:P23T突变导致CRYGD在晶状体上皮细胞中定位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可能是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生机制之一。
|
|
|
会议投稿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
|
|
上一篇会议投稿: 脱位后房型人工晶体设计和质量的探讨 下一篇会议投稿: Acri.Smart 36A非球面人工晶状体临床应用初步研究 |
|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