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襻或双襻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悬吊术的临床疗效观察姜良柱[1,2]高富军[1]林会儒[1]吴明星[2] (1.山东省鲁南眼科医院,临沂市青年路41号276000;2.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广州 510060)目的:探讨无足够晶体囊膜支撑时后房型IOL缝线悬吊术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1月~2007年8月间后膜破裂或悬韧带断裂、外伤性白内障、晶体脱位或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体囊膜的患者52例(58 眼)采用单襻或双襻后房型IOL缝线悬吊术。1.“单襻固定法”:晶体后囊破损在2个象限残存后囊者, 以此为支点将一侧襻置于其上, 另侧襻睫状沟缝线固定, 手术17例。2.“双襻固定法”:无晶体囊膜者, 行双襻睫状沟缝线固定,手术35例(41眼)。术后观察视力、角膜屈光力、角膜内皮细胞计数、IOL位置。结果:随访3~48个月,术后全部患者视力均有提高,0.1~0.3 者5眼,0.3~0.5 者25 眼,0.6~1.0 者21 眼, > 1.0者7眼;两主子午线角膜屈光力差值下降0.25~2.00 D ,平均0.75 D ,多为逆规散光;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约下降280个/ mm2 。术后并发症:反应性虹膜炎21眼、前房积血5眼、低眼压6眼、继发性青光眼1眼、黄斑水肿3眼、角膜水肿9眼、IOL偏位及脱位3眼。结论:采用单襻或双襻IOL睫状沟缝线悬吊术纠正无晶体眼的屈光状态,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