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度近视LASIK与LASEK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的变化 |
|
作者:王惕 文章来源:上海市华山路1328号解放军第八五医院眼科 点击数:1022 更新时间:2008/1/24
|
|
低度近视LASIK与LASEK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的变化
王 惕1, 鲍 兰1, 周行涛2, 褚仁远2
1.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五医院眼科,上海,地址:上海市华山路1328号,200052;E-mail:wangti73@sina.com; 2.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上海,200031
【摘要】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及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 (LASEK)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的差异及意义。 方法: 22人44眼随机分为LASIK及LASEK组,近视等效球镜度数均<-3.0 D,散光度数均≤-1.0 D。术前及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应用Orbscan II 行角膜地形图检查。分析比较LASIK及LASEK两组间各个不同时间点的角膜后表面高度。 结果: LASIK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角膜后表面有前隆(P均<0.05); LASEK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角膜后表面有前隆(P均<0.05)。LASIK与LASEK两组间角膜后表面前隆高度比较: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LASIK组较LASEK组角膜后表面前隆高度更大(P均<0.05)。 结论: 低度近视LASIK术及LASEK术术后早期角膜后表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前隆,以LASIK术更为明显。随着时间推移,角膜后表面前隆均能得以好转。 |
|
|
会议投稿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
|
|
上一篇会议投稿: 多焦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老视临床观察 下一篇会议投稿: 应用自适应光学系统探讨人眼最优化球差 |
|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