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玻璃体腔内注气在失败外垫压视网膜脱离手术后的单独应用 | 
					 | 
					作者:高磊  文章来源: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眼科  点击数:1046  更新时间:2007/12/28   
                                                      
                                                       | 
					 | 
					玻璃体腔内注气在失败外垫压视网膜脱离手术后的单独应用
 高磊,马路生,李元彬
 作者单位:264000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眼科
 目的  对多数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而言,巩膜外冷凝联合外垫压依然是首选手术方式,该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原视网膜裂孔没有封闭或遗漏甚至出现新的裂孔,一旦发生上述情况,通常的处理包括重新或追加放置巩膜外垫压物,甚至实施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本文探讨玻璃体腔内注射膨胀气体在失败外垫压视网膜脱离手术后的单独应用价值以及手术干预的时机和前提。
 方法  回顾分析4例接受巩膜外冷凝外垫压失败病人的临床资料,均因原裂孔没有完全封闭致使视网膜不能完全复位,术后72小时后均实施了单纯的经睫状体平坦部注射膨胀气体手术。
 结果  单纯玻璃体腔内注气后原视网膜裂孔闭合,视网膜复位并证实原巩膜外垫压位置正确,除一例发生视网膜下气泡并利用体位将其成功溢出至玻璃体腔外,无任何短期和长期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  对视网膜裂孔非位于下方的失败病例,只要判断外垫压位置正确且除外其他部位裂孔,可单独应用玻璃体腔内注射膨胀气体,手术宜在外垫压术后72小时左右进行,该手术较其他任何其他拟采取的补救措施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费用低、病人易接受等优点。
   | 
					
					 | 
		
					 | 
					
					| 会议投稿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 
					 | 
					 | 
					上一篇会议投稿: 人眼玻璃体蛋白质组双向凝胶电泳技术的建立及优化 下一篇会议投稿: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鉴别假性黄斑裂孔和板层黄斑裂孔中的应用 | 
					 | 
					 |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