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术后早期囊袋膨胀综合征(附2例报告) |
|
作者: 叶应嘉 … 文章来源:武汉爱尔眼科医院 430063 点击数:1286 更新时间:2004/6/5
|
|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囊袋膨胀综合征的临床表现、病程、转归、断诊依据、发病机制。
方法:对连续环形撕囊术(CCC)下超乳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IOL)值入术后视力下降者,视力、矫正视力、眼底、裂隙灯、散瞳检查等。对2例诊为术后早期囊袋综合征,住院期间,每天1-2次、出院后的术后4周内每周1-2次、其后依情况约复诊时间,进行上述的检查。结果:例1术后第4天出现近视性的下降,CCC与IOL的光学部紧贴,IOL与后囊膜间出现潜在间隙;术后第6天近视度达到最高-200DS,前房变浅,IOL与后囊膜间潜在的腔隙增宽;术后第4周,IOL与后囊膜紧贴,视力恢复。例2术后第8天出现近视性的视力下降,CCC与IOL的光学部紧贴,IOL与后囊膜间出现潜在的腔隙:术后第11天近视度大到最高的-225DS,出现前房稍变浅,IOL与后囊膜潜在的间隙增宽;术后第5周近视度开始下降,IO车后囊膜在潜在间隙缩小;第8周,视力再度下降,不能矫正,IOL向鼻侧面偏移,后囊膜不规则性皱缩。2例在观察过程中眼压为正常。
结论:术后早期囊袋膨胀IOL前移成正比,发病后2-3天达高峰,持续2周左右开始好转,可发展为偏心囊袋收缩。 |
|
|
会议投稿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
|
|
上一篇会议投稿: 不同切口对于白内障超乳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 下一篇会议投稿: 巩膜隧道切口在缝线人工晶状体植入中的应用 |
|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