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角膜溃疡是由真菌直接侵入角膜引起感染所致,由于诊断不及时和缺乏有效药物,临床治疗十分棘手。我院自2003年1月开展用5%碘酊涂擦及病灶清除联合羊膜移植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03年1月 -2009年12月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48例(48眼),男37例,女11例.年龄29~68岁,角膜溃疡面积直径3~8 mm,深度为1/5~3/4角膜厚度,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 =29)与对照组(n =19)。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职业、病程及病变程度相似,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所有患者的治疗均在手术显微镜下完成,表麻后,用月型刀刮除角膜溃疡面分泌物,彻底清除角膜溃疡病灶及浑浊的角膜组织,沾取5%碘酊从中央到周边涂擦2~6次,待病灶均匀着色留置5分钟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将羊膜覆盖于溃疡缺损面上,以10-0尼龙线缝合固定于植床边缘,对照组未采用上述方法。手术后随访6个月。
2 结 果
疗效判定标准(1)治愈:疼痛消失,角膜溃疡愈合,荧光素染色阴性,前房积脓消失。(2)好转:疼痛明显减轻,角膜溃疡面部分愈合,荧光素染色(±),前房积脓减少。(3)无效:疼痛无改善,角膜溃疡扩大或穿孔,前房积脓增多。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х2=3.24,P<0.O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真菌性角膜溃疡两组治疗效果比较眼数(%)
痊愈 好转 无效
治疗组 29 26 (89.66) 2 (6.90) 1 (3.44)
对照组 19 14 (73.68) 3 (15.790) 2 (10.53)
х2 3.24 2.13 2.01
P <0.O5 >0.O5 >0.O5
3 讨 论
真菌性角膜溃疡常见的手术方式有病灶清除、羊膜覆盖、板层角膜移植和穿透角膜移植等。对于病变表浅的真菌性角膜炎,在药物治疗无效或缺乏有效治疗药物时、以及病变有向深层发展的趋势时,在尚无条件行角膜移植的情况下,病灶切除不失为一种有效控制感染、保存视力的方法。
碘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对细菌、真菌、原虫、病毒及细菌芽胞都有效。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氧化其原浆蛋白的活动基团,并与蛋白质的氨基结合而变性,使酶蛋白质受氧化而失活。真菌性角膜溃疡的角膜病灶中含有大量病原体,表面附着真菌菌丝和坏死组织,坏死组织不断融解脱落,因此术中应彻底清除角膜溃疡底部、壁部、表层病灶及其周围水肿组织,加上多次病灶碘酊清创,可减少病原微生物和坏死组织的残留。
羊膜具有抗炎、抗纤维、抗新生血管作用,无抗原性以及能分泌多种抗体、溶菌酶及补体等特点。因此,术前应在角膜感染基本控制的情况下采用该术,术中应彻底剖切、清除病变及坏死角膜组织,还要在植床面上进行碘酊处理,对于药物治疗效果差感染局限于浅基质层的真菌性角膜炎,单纯角膜表层切除术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可能比板层角膜移植术更为简单有效。对真菌性角膜溃疡,在药物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反复病灶清创及碘酊烧灼联合羊膜移植,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