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验性大泡性角膜病变Na+-K+-ATP酶活性和水通道蛋白-1表达的改变 |
|
作者:高洪瑞 蒋… 文章来源:济南军区总医院眼科 济南军区眼科中心 济南 250031 点击数:434 更新时间:2011/5/13 11:58:00
|
|
目的 检测Na+-K+-ATP酶活性和水通道蛋白-1表达在兔眼大泡性角膜病变的改变,探讨其在大泡性角膜病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以0.05%的新洁尔灭溶液前房注射制作兔眼大泡性角膜病变的动物模型,观察角膜厚度、内皮细胞密度的变化,测量内皮细胞Na+-K+-ATP酶活性的改变,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水通道蛋白-1表达的改变,并于新鲜角膜相比较。结果 病变角膜水肿混浊,厚度明显水肿,平均达到696.17±43.54μm;内皮细胞密度减少至646.58±126.72个/mm2;Na+-K+-ATP酶活性明显降低至1.03±0.28 U/mgprot;水通道蛋白-1的表达明显降低。结论 以0.05%的新洁尔灭溶液前房注射可以建立兔眼大泡性角膜病变的动物模型,Na+-K+-ATP酶活性和内皮AQP-1表达降低与大泡性角膜病变的发病有关。 |
|
|
会议投稿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
|
|
上一篇会议投稿: 器官培养法保存角膜的Na+-K+-ATP酶活性和水通道蛋白-1表达的改变 下一篇会议投稿: 白内障术后发生囊袋阻滞综合症一例 |
|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