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混合性转移性眼内炎一例 |
|
作者:胡玉章 … 文章来源:四川大学华西眼科中心 610041 点击数:1300 更新时间:2004/6/10
|
|
患者 女 24岁,三个多月前,患者因面部红斑在当地卫生院诊断为“红斑狼疮”。给予大剂量先锋霉素、激素和间断环磷酰胺治疗。10多天前,出现右眼红痛并视力下降,在几家医院诊断为“虹睫炎”,继续给予激素、先锋霉素抗炎治疗,疗效不好。转入我科治疗。查体,全身情况良好,体健。无异常发现。视力,右眼 HM,左眼0.1 矫正1.0 。右眼结膜混合充血,KP(+);AR(+);游走细胞(++);晶体透明;瞳孔区呈灰白色反光,玻璃体较浓厚混浊,可见大量白色菌落状物悬浮于玻璃体中。眼底非常模糊,隐约可见黄斑区视乳头前有白色絮状物。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110×109/L,中性分类 67。4%。此后三次复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中性分类均在正常范围;尿常规(—)。诊断 右眼转移性眼内炎(性质待定?)。给予先锋霉素ⅴ静滴、阿托品散瞳、抗菌素点眼。入院后5天行玻璃体切割术,术中发现,玻璃体中有大量灰白色圆形小点,呈菌落样外观。黄斑中心凹下方颞下枝血管处有一灰白色炎性渗出团块附着,局部水肿。其余视网膜面无明显浸润灶。术中取玻璃体腔内渗出物和白色菌落状物作细菌及真菌培养,结果为白色念珠菌及孔氏葡萄球菌生长。术毕给予氟糠唑静滴。局部点泰利必妥和妥百士眼液。术后右眼疼痛缓解,视力眼前数指,角膜透明,KP(—),AR(—),眼底较为清晰。未见视网膜脱离。术后两周复查,视力数指/40cm,角膜透明,玻璃体透明,残留较小气泡。视网膜红润、无脱离,黄斑下方颞下枝血管处病灶基本瘢痕化。
讨论:转移性眼内炎是一种眼外感染源通过血源性播散而引起的严重致盲性眼内感染。其易感因素有年老、体弱、长期静脉导管滞留、长期全身大剂量应用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等等。该患者发病有如下特点:
1. 患者在当地卫生院因误诊为“红斑狼疮”长时间大剂量使用抗菌素、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致使体内菌群失调,免疫力下降。
2. 当眼部出现异常后,又被误诊为“虹睫炎”,再次使用激素。
3. 患者入院后,反复多次复查血象,除首次检查发现白细胞总数增高外,以后几次检查,白总和中性白细胞均在正常范围内。这提示患者在眼部感染后,由于抗菌素的大剂量的使用,使细菌得到一定的抑制,血象趋向正常。然而,霉菌感染几乎不对对血象产生明显的干扰,偶可见淋巴细胞升高。提示在细菌感染的基础上,又加杂了霉菌的感染。
4. 术前检查和玻切时发现,患者玻璃体腔中大量圆形、呈菌落样分布的小白点,颜色呈灰白色,而不是细菌感染时呈现的黄白色外观。说明此时患者是以霉菌感染为主。
|
|
|
会议投稿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
|
|
上一篇会议投稿: 降纤酶联合血塞通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疗效观察 下一篇会议投稿: Eales病所致玻璃体积血的玻璃体手术疗效 |
|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