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光相干断层成像在视盘小凹的发病机制、诊断、随访中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方法 对2009年7月~2011年1之间就诊的被诊断为视盘小凹的6例(6眼)患者的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3例,女3例,均为单眼;其中2眼合并先天性脉络膜缺损,患者年龄在7岁~39岁之间;视力在0.3~0.8之间,矫正视力均无明显改善。全部病例均采用光相干断层成像进行扫描,详细分析患者视盘、乳斑束区及黄斑区的结构改变。2例患者接受了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
结果 OCT显示全部6例(6眼)患者视盘表现为颞侧筛板组织缺失,呈无组织反射的暗区;5眼视盘小凹与视网膜劈裂腔之间有光学空腔相连,伴有黄斑区的浆液性脱离;4眼患者乳斑束区及黄斑区视网膜内层分离(内层劈裂)和外层分离(外层劈裂),内层劈裂可见液性暗区和组织间桥,中心凹仅存薄层内层组织形成的外壁空洞,伴黄斑区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黄斑颞侧视网膜基本正常;1眼患者黄斑区表现为单纯视网膜外层分离,可见液性暗区,伴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1眼患者乳头黄斑区视网膜结构正常,未见水肿;2眼患者视盘下方脉络膜萎缩病变区视网膜结构基本消失、缺如, RPE/CC光带向下凹陷、反射增强、增宽。荧光造影检查:早期小凹处呈现低荧光,晚期无荧光染色,黄斑脱离处未见渗漏。
结论 OCT作为一种新的能提供高分辨活体组织横截面图像的非损伤性影像学检查技术,具有无创性、穿透力强、灵敏度高等特点,可以清晰地显示活体视网膜组织的显微形态结构,可以较准确地检查到很微小的病变;并且由于扫描速度快,检测光为近红外光,减少了检查过程中患者的不适感;为视盘小凹发病机制的研究及其诊断、治疗、追踪病情发展变化中提供了重要信息及参考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