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研究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激光光凝手术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
方法 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收入院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24例(28眼),男性13例(15眼);女性11例(13眼),年龄26-72岁,患病时间4月—25月,眼压34-62mmHg。发病原因①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②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③眼外伤④静脉周围炎等。所有病例均行扁平部三切口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激光光凝手术。
结果 总结术后3个月视力、眼压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等。术后视力提高17眼(60.71%);眼压下降26眼(92.86%);术后并发症①玻璃体出血4眼(14.29%)②眼压过低、低于7mmHg以下6眼(21、43%)③视网膜脱离 4眼(14、29%)④眼压回升8眼(28.57%)。
结论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多与视网膜缺血有关,而造成视网膜缺血的病因主要是中央静脉阻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血管性疾病所致,由于高血压、糖尿病近年发病率的增加而导致其并发症视网膜缺血所致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发病率的增加。为解决患者因此而引起的视功能丧失及眼球摘除的痛苦,我们针对应用传统的单一治疗方法很难解决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疗问题开展了研究,同时还对原发病的预防与治疗进行了同期的工作。我们研究利用单一手术难以解决的联合手术,即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激光光凝前后节联合手术治疗难治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目的是为寻求一种安全可靠、实用的手术方法以长时间的维持患者的眼压及视功能。从而解决目前由于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所致的并发症——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这一社会公共问题,以减少残疾人增加给社会带来的负担。本组病例总结了我们在研究治疗过程中利用超声乳化、玻璃体切割、激光光凝等手术术后可使眼内压降低的治疗原理开展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激光光凝的前后节联合手术治疗难治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初步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认为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激光光凝手术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中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