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对中山眼科中心1999年至2010年十二年临床诊断为感染性眼内炎患者的标本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为早期、及时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对12年间临床诊断为感染性眼内炎的病人取玻璃体/房水进行致病菌培养以及药敏检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
结果 1446例标本中,培养阳性率为42.53%。其中,房水标本阳性率为27.20%,玻璃体标本阳性率为50.91%。在633株致病菌中,G+球菌占47.24%(299 株),表皮葡萄球菌为最主要致病菌;G- 杆菌占24.17%(153 株),假单胞菌属以及大肠杆菌属常见;真菌占20.37%(129 株); G+杆菌占8.21%(52 株)。药敏结果显示:十二年间氧氟沙星、头孢唑林耐药率逐年上升;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维持在较为稳定水平;而妥布霉素、环丙沙星以及利福平的耐药率明显降低。
结论 玻璃体取样培养较房水阳性率高;G+菌株仍是主要的眼内炎病原菌,表皮葡萄球菌为最常见的感染性眼内炎致病菌;真菌性眼内炎发病率逐年上升;敏感抗生素长期使用以后耐药率明显升高,而现在少用的老一代抗生素再次成为敏感药物。本研究表明,对致病菌菌谱和药敏进行持续监测可为眼内炎的临床诊断以及早期用药提供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