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心灵之窗-眼科医生网 >> 眼科常识 >> 第16届全国会 >> 正文
专题栏目
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
更多内容
EPCs在大鼠外伤性视神经损伤中作用的研究           ★★★
EPCs在大鼠外伤性视神经损伤中作用的研究
作者:颜华 文章来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眼科 点击数:193 更新时间:2011/9/13

目的 探讨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EPCs)在大鼠外伤性视神经损伤中的作用,为进一步干预性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液压冲击颅脑损伤仪建立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动物模型,108只大鼠随机分为视神经损伤组和假手术对照组,每组54只;两组按伤前24h及伤后3、12、24、48、72 h、1、2、3w随机分为9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测定各组外周血EPCs数量并观察视神经HE染色、血管内皮标志物CD31免疫组化染色及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lash-visual evoked potential F-VEP)变化。
结果 正常大鼠外周血EPCs为(46~52)个/20万单个核细胞,损伤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3、12、24、48、72 h、1、2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大鼠视神经及周围组织CD31+细胞为(7~9)个/5个高倍视野,损伤后创伤区CD31+细胞与对照组比较,
48、72 h、1、2、 3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大鼠视神经及周围组织微血管为(6~9)个/5个高倍视野,损伤后微血管数与对照组比较, 48、72 h、1、2、3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VEP潜伏期于伤后3h降低,24h增高到正常水平以上并趋于稳定,损伤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VEP振幅于伤后3h降低,12h升高到接近基础水平,24h后逐渐降低至基础水平以下,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3、24、48、72h、1、2、3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EPCs数量与创伤区CD31+细胞、微血管及F-VEP变化存在相关性(P<0.01)。
结论 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后外周血EPCs明显增加,归巢到创伤区,参与创伤区血管新生和组织损伤修复。

会议投稿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 上一篇会议投稿:

  • 下一篇会议投稿: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眼科医生网 眼科医生网版权所有 @ 1998-2012
    部分文章和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指出! 站长:毛进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80301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