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改良的先天性白内障及其相关的后发性白内障的手术方式效果。
病人资料及手术方法 2007.1.-2010.12.由作者亲自完成的先天性白内障手术及其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共10例患儿,男6例,女4例,双眼患病9例,单眼患病1例,其中早产儿7例,足月儿3例。首次手术时间在早产儿矫正胎龄足月后的2-4个月,足月儿生后2-4个月。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在第一次手术后2-3年施行。首次手术方法:术前充分扩瞳。11-12点方位沿角巩膜缘剪开结膜,距角巩缘1毫米行巩膜隧道切口宽约3.0毫米,经此切口向前房注入粘弹剂,以眼内剪小口连续剪开前囊膜,直径5-6mm,I/A吸出晶体软核及皮质,尽量将皮质吸干净至手术显微镜下未见明显的皮质残留,10-0尼龙线关闭巩膜隧道切口水密,无菌平衡液恢复前房,电灼关闭结膜切口,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0.5mg,点必舒眼膏涂眼,包盖。术后加强扩瞳、消炎。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方法:对无虹膜后粘连及瞳孔区透明者,直接植入适宜的人工晶体于睫状沟;对瞳孔区后囊混浊者,剪开后囊呈纵椭圆形透明区约4x5mm,用粘弹剂制作玻璃体前脱离,不切除玻璃体,再植入人工晶体于睫状沟;对新生皮质长入瞳孔区者,I/A吸出新生皮质,后囊透明者,直接植入人工晶体,后囊浑浊者按前述方法处理。
结果 首次手术所有患眼术后前房形成好,瞳孔区透明出院。术后3-6个月19眼中有14眼瞳孔活跃,12眼瞳孔区透明,后囊灰白纤维性混浊5眼伴虹膜不同程度后粘连,新生皮质长入瞳孔区2眼。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时19眼中10眼瞳孔区仍保持透明,前后囊粘连紧密,新生皮质被包裹于前后囊之间呈“面窝”状,后囊纤维性浑浊8眼,新生皮质长入瞳孔区1眼。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后随诊观察0.5-1年,呈“面窝”状的晶体囊膜一直保持瞳孔区透明;后囊纤维性浑浊6眼术后瞳孔区保持透明,2眼失访;新生皮质长入瞳孔区1眼在术后半年新生皮质再次部分长入瞳孔区,经局部用药后新生皮质部分吸收,瞳孔区裸露,术后10个月新生皮质再次长满瞳孔区,以YAG激光后囊切开,目前仍在观察中。
结论 先天性白内障首次手术以不撕除晶体后囊及不切除前段玻璃体为宜,术后发生的后发障可在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时再行处理,此时仍以不破坏玻璃体结构为原则。本改良的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方式可使大部分患儿保持瞳孔区透明而保持玻璃体结构的完整性,以减少日后可能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