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本文应用SLO微视野检查技术,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测定,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治疗前后微视野敏感度变化。从而为中浆病的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来我院就诊的行荧光造影检查确诊为中浆病的早期(发病≤3月)初发的患者,排除患有青光眼或其他眼底病变或曾接受任何内眼手术或激光治疗者、合并高血压、肾病、糖尿病等病或治疗前已经应用过类似其他治疗药物,无法判断其疗效者及矫正视力小于0.1者及不符合微视野检查条件者,在患者知情同意并具有可随访观察满6个月的前提条件下,共60例患者,其中排除2例荧光造影渗漏点位于250μm之内无法行激光治疗者,随访58位患者,其中单眼患者54例,双眼患者4例,按照患者来诊号随机分配原则分为激光组及药物组,随访过程中剔除7例6月内出现新发渗漏点或原发渗漏点复发者,共收集有效资料51例患者,55只患眼,其中激光组29眼,药物组26眼。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视力分布构成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激光组采用台湾承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氩离子激光眼底治疗仪,进行渗漏点直接封闭,药物组采用营养视网膜细胞药物等传统药物,分别在6w、12w、24w随诊观察测量指标包括视力,验光,荧光造影,SLO-OCT及SLO-微视野,准确记录并对比分析各临床指标在不同治疗组不同时期的变化。
结果 1)治疗后6周变化:激光治疗组治疗前后的视力、微视野视敏度提高与药物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均有P<0.05);荧光造影显示激光治愈率为75.9%,药物治愈率为38.5%,卡方检验有显著性差异,OCT神经上皮及色素上皮复位程度激光组治疗前后较药物组治疗前后明显。2) 治疗后12周变化:激光治疗组治疗前后的视力、微视野视敏度提高与药物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均有P<0.05);荧光造影显示激光治愈率为89.7%,药物治愈率为61.5%,卡方检验有显著性差异,OCT神经上皮及色素上皮复位程度激光组治疗前后较药物组治疗前后明显。3)治疗后24周变化:在6个月随诊时荧光造影显示激光治愈率为93.1%,药物治愈率为88.5%,卡方检验无显著性差异,相同的是OCT神经上皮及色素上皮复位程度激光组治疗前后较药物组治疗前后不明显,治疗前后的视力、视敏度提高与药物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微视野提示激光治疗后无平均光敏度降低及局部微视野缺陷。
结论 针对早期初发并可行激光手术治疗的患者时,选择532nm小能量激光是安全可行的,具有比药物治疗见效好,恢复快的优势,可以作为早期、初发、渗漏点在250μm以外的中浆病的首要临床治疗方案。临床上可以将微视野检查用于病人激光及药物治疗后的视网膜功能疗效的评价,相比其他检查方法而言,具有无创、简单、量化、直观的特点,易于推广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