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头套法在诱导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中的应用 |
|
作者:赵海岚 … 文章来源: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 325027 点击数:1546 更新时间:2004/6/14
|
|
目的:应用一种简便、微创的方法:头套法,来建立成功的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的模型,并证明其安全性,有效性及可逆转性。方法:选取出生21天(体重140-170g)的豚鼠72只,随机将其分为3组,分别为头套组、缝线组和对照组。其中每组又分为4个小组(n=6),分别进行单眼形觉剥夺14天,28天,42天及56天。头套组幼鼠(24只)配戴自行制作的头套,缝线组幼鼠(24只)则采用缝线缝合单眼眼睑的方法,而空白对照组(24只)则不作任何处理。形觉剥夺结束后,使用检影验光法、角膜曲率计和A超测量三组动物的屈光力、角膜曲率及眼轴长度,以证明形觉剥夺方法的可靠性。实验进行中,统计缝线及头套的脱落率。结果:在分别进行了14天,28天,42天及56天的形觉剥夺后,头套组和缝线组2组豚鼠实验眼的屈光力度数变近程度和眼轴延长度较之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而2组实验眼之间的屈光力度数和眼轴长度的变化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在进行28天及超过28天的形觉剥夺后,缝线组实验眼的角膜曲率较之头套组实验眼和对照组变平坦,并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进行中,头套组头套的脱落率为4%,而缝线组缝线的脱落率为25%。结论:本实验应用头套法成功建立了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的模型。作为一种新的形觉剥夺方法,头套法被证明是一种有效,微创,简便和可逆转的方法。 |
|
|
会议投稿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
|
|
上一篇会议投稿: 形觉剥夺近视动物模型的视网膜电生理研究 下一篇会议投稿: LASIK术前带状光检影及综合验光仪验光结果的对比分析 |
|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