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对原发性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后早期(7-28天)结膜下注射MMC患者的滤过泡形态进行临床观察。
方法 对我院近1年行小梁切除手术早期结膜下注射MMC的65例患者进行滤过泡形态的回顾性研究,观察滤过泡形态、眼压变化,分析结膜下注射MMC的次数与滤过泡形态变化的关系,滤过泡变化与青光眼类型的关系。
结果 65例患者术后早期结膜下注射MMC为1-3次(浓度2mg/12-15ml,注射0.1ml),每次间隔7天,其中32例患者滤过泡为扁平弥散,相对无充血,眼压为术前(35.6±3.12)mmHg,最后的随访眼压为(15.3±2.5)mmHg(t=,p<0.05)。11例患者滤过泡为扁平局限轻度充血需加用一种降眼压药物,配合局部按摩每日三次,2个月后滤过泡变化为扁平弥散,眼压为(13±1.6)mmHg,停用降眼压药物,主要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7例、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3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例。8例患者滤过泡为疤痕性需再次住院行小梁切除手术,眼压为(26±2.2)mmHg,主要为合并糖尿病患者5例,合并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3例。4例患者滤过泡为扁平局限相对无充血需配合滤过区按摩,每日三次,持续约1-2个月,滤过泡变化为扁平弥散无充血,主要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1例。
结论 本临床观察显示对原发性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后早期(7-28天)结膜下注射MMC可以有效改善滤过泡的形态,从而将接近失败滤过泡转化为功能性滤过泡,减少了薄壁滤过泡、包裹性滤过泡、巨大滤过泡的发生,近1年的观察没有发现滤过泡渗漏、睫状体毒性造成的低眼压,所以结膜下注射MMC可以替代术中的使用,增加了医生对滤过泡的掌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