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心灵之窗-眼科医生网 >> 眼科常识 >> 第16届全国会 >> 正文
专题栏目
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
更多内容
结晶样视网膜变性患者眼底自发荧光特征及临床意义           ★★★
结晶样视网膜变性患者眼底自发荧光特征及临床意义
作者:孟晓红 文章来源:第三军医大学西南眼科医院 点击数:270 更新时间:2011/9/13

目的 了解结晶样视网膜变性(Bietti crystalline corneoretinal dyst rophy ,BCD)患者黄斑区自发荧光 ( autofluorescence, AF)特征及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今,BCD患者31例62眼,男性14例28眼,女性17例34眼,年龄19-51岁、平均33.4岁,最佳矫正视力:光感-1.0,均为双眼发病;所有被观察者均行眼科常规检查,采用海德堡HRA2激光眼底造影系统行眼底自发荧光(AF)。
结果 一、引出眼底自发荧光者19例35眼,未引出眼底自发荧光12例27眼。二、引出眼底自发荧光表现:1 所有患者黄斑区自发荧光异常占100%。2 后极部异常荧光表现:1)黄斑区密集细点状低AF1例2眼占5.1%。2)黄斑区弥漫的低自发荧光9例17眼(53.6%。3)黄斑区斑块状低AF 8例16只眼41.3%。 3 眼底异常自发荧光与病程分布:早期1例2眼,显示黄斑区点状低AF。中期BCD:12眼显示后极部斑块状低AF,12眼未引出自发荧光,1眼显示弥漫低AF,晚期BCD:表现弥漫低AF10眼,未引出AF15眼。4.AF表现与BCVA相关性分析,两两之间无相关性(P>0.05)。
结论 BCD患者后极部以低AF改变为主,低AF的面积大小反映了BCD患者后极部RPE功能受损和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的程度,眼底AF类型与病程相关而与BCVA之间无相关性。

会议投稿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 上一篇会议投稿:

  • 下一篇会议投稿: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眼科医生网 眼科医生网版权所有 @ 1998-2012
    部分文章和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指出! 站长:毛进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80301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