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角膜炎常见致病真菌DNA快速提取方法的探索 |
|
作者:王丽娅 文章来源:河南省眼科研究所 450003 点击数:2392 更新时间:2004/6/14
|
|
目的:针对真菌性角膜炎常见致病菌,探索出一种快速、充分、完整的模板DNA提取体系,以利PCR技术在真菌病原体的检测中的应用。
方法:利用腐皮、串珠、木贼、禾谷镰刀菌,烟、黄、黑曲霉菌,牵连青霉菌,新月弯孢菌等九种标准菌株的生理盐水菌丝稀释液模拟临床刮片标本,两个优化后的多重PCR反应体系扩增分别由异硫氰酸胍、SDS、CATB、 Triton-x、NaOH五种裂解法提取的真菌模板DNA,根据紫外灯下观察扩增产物条带的亮度,比较几种真菌DNA提取方法的优劣。利用临床角膜刮片标本验证所选择的模板DNA提取体系。
结果:异硫氰酸胍法:9种真菌全部在相应的多重PCR体系中扩增出目的片断,条带较亮。SDS裂解法:9种真菌全部在相应的多重PCR体系中扩增出目的片断,镰刀菌条带亮度稍弱于异硫氰酸胍法。CATB裂解法:9种真菌全部在相应的多重PCR体系中扩增出目的片断,但是曲霉、青霉、弯孢菌的条带亮度比CATB法有所减弱。Triton-x 100法:黑曲霉无条带出现,并且镰刀菌和青霉菌扩增产物条带亮度与异硫氰酸胍法相比变暗。碱裂解法提取的DNA,9种真菌中只有腐皮镰孢菌扩增出目的片断。其余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57例由培养法鉴定为角膜真菌感染的—70℃保存的角膜刮片标本,异硫氰酸胍裂解液法提取DNA,多重PCR扩增进行鉴定,56例得到了阳性结果,证实了异硫氰酸胍裂解液法处理临床角膜刮片标本的可靠性。
结论:根据不同处理方法提取的模板DNA在相同的PCR扩增体系中的产物条带亮度,最终确定异硫氰酸胍裂解液法作为最佳临床标本处理体系。
|
|
|
会议投稿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
|
|
上一篇会议投稿: 前角膜基质穿刺术治疗复发性角膜糜烂疗效观察 下一篇会议投稿: 5种低温保存角膜技术的对比性研究 |
|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