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心灵之窗-眼科医生网 >> 眼科常识 >> 第16届全国会 >> 正文
专题栏目
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
更多内容
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人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细胞(OCM-1)兔眼模型建立方法的实验研究           ★★★
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人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细胞(OCM-1)兔眼模型建立方法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倩 文章来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点击数:350 更新时间:2011/9/13

目的 研究建立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人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兔眼模型的方法。
方法 利用脂质体将绿色荧光蛋白(GFP)真核表达质粒pEGFP-N1转入人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细胞(OCM-1),流式细胞仪筛选稳定表达GFP的细胞克隆进行体外的细胞培养。使用BD公司的Matrigel基底膜基质胶,与浓度为2×107/ml的稳定表达GFP的OCM-1细胞悬液于4℃冰上混合。将混合物经巩膜注射于20只20眼新西兰大白兔的脉络膜上腔。术后立即予环孢霉素A40mg/kg肌肉注射,术后第二天至一周每日20mg/kg肌肉注射环孢霉素A,一周之后每日予环孢霉素A15mg/kg肌肉注射以抑制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每周行间接检眼镜、带荧光的体视显微镜﹑B超、彩色超声多普勒观察并记录兔眼底肿瘤大小、形状、眼部其他组织的改变以及肿瘤内部血液供应情况。观察6周后眼球摘除,行HE染色组织病理学检查。主要指标肿瘤最大基底径、高度、细胞类型、肿瘤内血管分布情况。
结果2只(10%)兔因腹泻导致的电解质紊乱死亡外,其余18只(90%)肿瘤存活并生长。种植后的2周,肿瘤平均厚度可达2.1mm。
结论 以GFP基因标记的OCM-1与Matrigel基底膜基质胶混合种植于新西兰大白兔脉络膜上腔建立模型,为研究自然状态下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会议投稿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 上一篇会议投稿:

  • 下一篇会议投稿: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眼科医生网 眼科医生网版权所有 @ 1998-2012
    部分文章和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指出! 站长:毛进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80301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