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分析儿童泡性结膜炎的发病原因与可能的相关因素。
方法 对临床确诊为儿童泡性结膜炎的25例患者,分别行PPD反应检测、胸部正位片、过敏原检测、血清总IgE检测将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评价其相关因素。
结果 25例儿童泡性结膜炎中PPD反应呈强阳性4例,占16%,阳性11例,占44%,弱阳性占6例,占24%,阴性4例,占16%。血清总IgE检测发现,明显升高的患儿(大于200IU/ml)14例,占57%,血清总IgE升高的患儿(100~200IU/ml)7例,占28%,未见升高者4例,占15%。胸部正位片检测发现肺纹理增多者2例,占8%。过敏原检测发现,患儿对屋尘过敏5例,占总患者数的20%;牛奶过敏5例,占总患者数的20%;牛肉过敏3例,占总患者数的12%;羊肉过敏7例,占总患者数的28%。相关性分析发现PPD反应与血清总IgE检测呈正相关。
讨论 泡性结膜炎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通常认为是结膜上皮对微生物蛋白质的迟发性变态反应引起的疾病,结核杆菌蛋白质、其它种类细菌、真菌蛋白质及毒素可能为其致敏原。本研究发现儿童泡性结膜炎患儿84%的PPD反应呈阳性,其中16%呈强阳性,本组病例未见全身明显活动性结核病灶,考虑弱阳性及阳性的患儿可能与婴儿时期常规接种卡介苗相关,但强阳性的患儿应当考虑结核菌隐性感染,呼吸内科已经给予常规预防性抗痨治疗。57%的患儿血清总IgE明显升高,其中对于屋尘、牛奶、牛羊肉过敏者多见。说明泡性结膜炎除了与结核杆菌过敏相关外与食物性蛋白有一定的关系。血清总IgE的升高与PPD反应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对于儿童泡性结膜炎的患儿,如果未发现明显全身结核病灶,一定要除外结核杆菌隐性感染,隐性感染的一部分有可能转化为活动性结核病,需要积极预防性抗痨治疗。发病期间应当避免牛奶、牛羊肉等蛋白饮食。本组病例少,收集时间短,尚需进一步积累更多资料并加以总结和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