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鼻窦源性视神经病变,疾病涉猎范围广泛,多学科交叉且具渗透性。以眼部表现为特征,又具眼部以外的神经系统改变,其诊断与治疗非眼科医生能够单独完成。对疾病的整体认识水平不够深刻,易致漏诊与误诊,期望眼科、耳鼻喉、神经、影像、血管影像学者共同关注,寻求开发更具专业特色水平的诊断与治疗新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接治的鼻窦源性视神经病变,接受住院治疗,资料较完整的误诊与漏诊的5例患者。回顾解剖,做粗浅分析,从组织解剖学、鼻旁窦口、影像学看鼻旁窦与视神经的关系,鼻窦源性视神经病变可分为:(1)炎症性;(2)外伤性;(3)压迫性;(4)血管畸形性。其共同的临床表现为:视力下降;搏动性与非搏动性眼球突出;限制性与非限制性眼球运动障碍;睑下垂;头晕、耳鸣等改变。5例患者均有视力下降、眼球运动障碍及头晕表现。睑下垂伴眼球运动障碍1 例;眼球突出3例4眼;伴耳鸣者2例。诊断眶蜂窝织炎伴海绵窦栓塞1例,双眼眶炎性假瘤1例,眶壁骨折并视力下降眼球运动障碍2例;眶壁骨折伴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与非眶壁骨折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各1例。诊断方法:眼眶听诊闻及血管杂音2例;颅脑血管影像检查颈内动脉海绵窦瘘2例,海绵窦栓塞1例;眼眶CT三维成像检查眶壁骨折伴筛窦积血2例(其中1例伴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眶内组织炎症性改变并上颌窦、蝶窦炎症1例。治疗:根据病因不同,2例炎症性选用药物治疗;2例选用颅脑血管造影介入栓塞治疗;1例经鼻内镜眶壁修复重建组织还纳,积血清除治疗。
结果 5例患者疾病都得到了有效控制,保存了生命及一定视功能。临床症状消除。
结论 鼻窦源性视神经病变,内容丰富又具综合性。颅脑、视神经、鼻窦、鼻腔毗邻,关系密切,其疾病互为因果。其漏诊误诊原因本文分析考虑与临床医生对本病的整体认识水平经验不足、缺乏相应专科相关基础理论知识有关。尤以眶壁骨折伴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者,临床少见、易致漏诊。简单的眼眶局部听诊可帮助鉴别诊断,避免误诊与漏诊,应列为眼眶外伤常规检查。高分辨率CT影像与颅脑血管影像可帮助确立诊断并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鼻窦内镜与控制性低血压技术,在鼻窦源性眼外科手术的相互结合与运用,是现代眼鼻相关疾病微创外科一项高科技含量的新技术,良好的照明与放大技术,直视下操作、视野清晰、真正的微创、并发症少、疗效可靠,术后恢复快,有利于解剖与功能重建,局部无瘢痕,值得推广应用,但需严格培训上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