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评价使用曲伏前列素和贝美前列素滴眼液替代治疗使用拉坦前列素滴眼液疗效不佳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连续观察2009年12月至2010年7月就诊于武汉大学眼科中心的单独使用拉坦前列素滴眼液疗效不佳的POAG及高眼压症患者。收集其中更换使用曲伏前列素或贝美前列素滴眼液的病例共23例,年龄19-73岁,平均48.74岁。其中换用贝美前列素的12例,平均年龄50.92岁;换用曲伏前列素的11例,平均年龄46.36岁。入选病例均已使用拉坦前列素滴眼液4周以上,经过青光眼专科医师判断,患者至少1眼眼压未达到控制目标。入选病例均经过视力、裂隙灯、前房角镜、眼底及视野检查。使用Goldmann压平式眼压计,在患者使用拉坦前列素滴眼液超过4周时测量9am、11am和16pm的坐位眼压作为基线。患者更换使用曲伏前列素或贝美前列素滴眼液单药治疗1周、4周及12周时测量相同时间的坐位眼压,记录患者自觉症状并进行视力、裂隙灯及眼底检查。基线测量时或基线测量前8周内使用OCTPUS 101 自动视野计,tG2程序检查患者视野情况,第12周随访时复查视野。
结果 2组间基线日间平均眼压无明显差异。12周随访时,与基线眼压相比,使用曲伏前列素替换治疗的病例日间平均眼压下降1.70mmHg;使用贝美前列素替换治疗的病例日间平均眼压下降2.47mmHg。本研究观察了使用拉坦前列素滴眼液效果不佳的患者,在换用曲伏前列素或贝美前列素后的治疗效果。2种不同的替换用药都使得患者的平均眼压有不同程度下降。在上午或下午的不同时间点观察到的结果类似。Kammer等对266名患者的研究发现对使用拉坦前列素滴眼液眼压控制不良的患者,换用曲伏前列素可使得平均眼压下降约1.4mmHg;而换用贝美前列素可使得平均眼压下降约2.1mmHg,本研究也得到类似的结果,但平均眼压下降幅度较以上研究稍大。其可能的原因包括:人种差异、样本量大小的不同以及研究方法的差异。另外,本研究对于患者视野损害的进展和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没有发现替换用药对眼部及全身可能发生明显危害。
结论 使用曲伏前列素或贝美前列素替代拉坦前列素,可能在维持单药治疗的条件下使患者获得安全并且更有效的眼压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