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青光眼人群降眼压治疗后不同眼压降幅眼底筛板,颞侧视乳头,鼻侧视乳头血流的变化;以确定血流改善最好时的眼压下降幅度,为临床提供指导。
方法 筛选我院2010年6月-12月就诊诊断为青光眼的患者60例(最高眼压低于50mmhg,患者年龄50 ~80岁),依据初诊眼压水平分为三组21mmHg~30mmHg组24人,31mmHg~40mmHg组22人,41mmHg~50mmHg组14人,分别记录他们的近视,年龄,低血压,阳性家族史,PSD值,垂直杯盘比等危险因素。在不给予治疗的情况下对其进行血流仪检测,留取眼底筛板,颞侧视乳头,鼻侧视乳头的血流数值。然后给予这些人相应的控制眼压治疗,降眼压治疗2周后(对于用药物保守治疗无法控制眼压的患者予以剔除),记录其眼压下降数值并复测眼底血流数值。对这些人群治疗前后眼压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各部位血流仪检查参数进行治疗前后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然后根据眼压下降情况与血流改变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 21mmHg~30mmHg组,治疗后眼压控制在12mmHg以下者8人,眼底血流改变差异有显著性者(p<0.05)8人(100%);12mmHg~15mmHg者10人,眼底血流改变差异有显著性者(p<0.05)6人(60%);15mmHg~18mmHg者5人,眼底血流改变差异有显著性者(p<0.05)2人(40%);18mmHg以上者1人,眼底血流改变无显著差异性。31mmHg~40mmHg组,治疗后眼压控制在12mmHg以下者6人,眼底血流改变差异有显著性者(p<0.05)6人(100%);12mmHg~15mmHg者8人,眼底血流改变差异有显著性者(p<0.05)8人(100%);15mmHg~18mmHg者5人,眼底血流改变差异有显著性者(p<0.05)4人(80%);18mmHg以上者3人,眼底血流改变差异有显著性者(p<0.05)2人(60.7%)。41mmHg~50mmHg组,治疗后眼压控制在12mmHg以下者3人,眼底血流改变差异有显著性者(p<0.05)3人(100%);12mmHg~15mmHg者5人,眼底血流改变差异有显著性者(p<0.05)5人(100%);15mmHg~18mmHg者3人,眼底血流改变差异有显著性者(p<0.05)3人(100%);18mmHg以上者3人,眼底血流改变有显著差异性者(p<0.05)2人(66.7%)。
结论 当青光眼患者眼压控制在15mmHg以下时,所有受检患者的眼底血流均有显著改变,提示将靶眼压设置为15mmHg是临床青光眼治疗的可靠有效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