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心灵之窗-眼科医生网 >> 眼科常识 >> 第16届全国会 >> 正文
专题栏目
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
更多内容
杯状细胞的诱导分化与重组结膜上皮的构建分析           ★★★
杯状细胞的诱导分化与重组结膜上皮的构建分析
作者:周庆军 文章来源:山东省眼科研究所 点击数:323 更新时间:2011/9/13

目的 寻找简单高效诱导结膜杯状细胞分化的方法,构建含杯状细胞的重组结膜上皮膜片。
方法 取眼库保存的人结膜组织,行组织块法培养。当细胞生长50%-60%汇合度时,采用不同浓度(100nM、200 nM、400 nM)的γ-分泌酶抑制剂进行诱导,处理72h后,采用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氏双染(AB-PAS),比较处理前后结膜杯状细胞分化程度的差异;Real-time PCR、流式以及western blot检测CK7、Muc5ac等结膜杯状细胞特异性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体内实验采用含不同浓度γ-分泌酶抑制剂的滴眼液,每天4次滴入小鼠结膜囊,连续3天后,取完整结膜,行H.E.和PAS染色检测杯状细胞密度和形态变化。取组织块法扩增的结膜上皮细胞,接种于羊膜上,长满后复层,切片观察正常结膜组织与重组结膜上皮膜片的区别。
结果 体外细胞实验发现,原代培养的结膜细胞呈现典型的上皮样形态,γ-分泌酶抑制剂处理72h,形态学观察和AB-PAS染色结果显示,γ-分泌酶抑制剂处理组的杯状细胞密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200 nM处理组最为明显。RT-PCR、流式细胞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γ-分泌酶抑制剂处理后的人结膜培养物中杯状细胞CK7、Muc5ac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体内实验发现,连续滴眼3天后,小鼠结膜,尤其是穹窿部结膜上皮中杯状细胞的密度及其分泌粘蛋白量明显增加。与正常结膜上皮相比,以羊膜为载体构建的重组结膜上皮膜片中,杯状细胞密度低,且随着杯状细胞的分化成熟,逐渐脱离羊膜表层。
结论 体内外实验证明γ-分泌酶抑制剂可诱导结膜杯状细胞的分化,增加其分泌粘蛋白的能力。以羊膜为载体构建的重组结膜上皮膜片的杯状细胞密度、位置与正常结膜上皮不同,因此需要寻求新的三维载体,或改变诱导方法。

 

会议投稿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 上一篇会议投稿:

  • 下一篇会议投稿: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眼科医生网 眼科医生网版权所有 @ 1998-2012
    部分文章和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指出! 站长:毛进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80301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