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通过探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IVAP) 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视网膜母细胞患儿化疗中的应用选择和可能产生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方法 将我科于2010年3月—12月收治入院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采取正规化学治疗者共28例,随机分成PICC组和IVAP组,每组14人,年龄4个月—5岁。从导管相关感染、导管相关性堵塞、导管留置时间、非治疗期间导管的维护等方面比较两种置管方法的差异。
结果 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常规化疗时间为半年。IVAP组的留置平均时间显著高于PICC组(P<0.05)。IVAP组所有患儿未出现感染和导管相关性堵塞,10例化疗结束后拔管,3例患儿为进一步随访保留输液港。PICC组有2例患儿因维护不当导管堵塞于置管3个月后拔管,1例因导管周围皮肤感染处理后效果不佳于置管2个月拔管。两组的导管感染率和导管堵塞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IVAP对于视网膜母细胞瘤需要化学治疗的患儿来说是一个安全、感染率低、维护方便、不影响患儿的生活与运动、留置时间长能完成整个疗程的不错选择,但是费用相对于PICC比较昂贵。PICC虽然存在潜在感染和堵塞可能,但是其具备一定价格优势为大多数家长能接受,大部分带管出院的患儿由于当地未开展PICC技术,缺乏正确的导管维护知识,导管维护只能由非专业人士或采取居家护理,因此在PICC置管前应对患者带管出院护理能力和患儿所在当地的护理条件进行评估,对不具备护理能力和条件的,应选择植入式静脉输液港。避免因护理不当造成并发症,给患者增加痛苦和经济负担。选择PICC最关键的是必须确保每周正规的维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