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专题栏目 |
 |
 |
相关文章 |
 |
|
|
|
|
 |
假性近视临床观察分析 |
热 |
|
假性近视临床观察分析 |
|
作者:杨积文 … 文章来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 110001 点击数:1764 更新时间:2004/6/14
|
|
目的: 通过对一系列临床指标的观察,探讨假性近视的发病特征。
方法: 收集假性近视71例123眼, 观察假性近视患者视力,临床近视度数、实际屈光度数、调节痉挛度数、眼轴长度、病程、年龄分布范围及视力下降程度与调节痉挛度数之间关系等。
结果: 假性近视患者年龄5-16岁,平均8.78岁;病程1个月-4年,平均14个月;视力0.4-1.0,其中0.5-0.8有112眼(90.2%);临床近视度数-0.25D~-2.0D,平均-0.88D;实际屈光度数0D~+2.0D,平均+0.93D,临床近视度数与实际屈光度数差异显著;调节痉挛度数0.50D~4D,在1.0D~ 3.0D之间有93眼(75.6%)。远视力下降程度与调节痉挛度数呈正相关r=0.5 P<0.05 。眼轴长度22.0mm-23.10mm,平均22.5mm。
结论: 假性近视患者远视力降低程度与调节痉挛度数呈正相关。对假性近视可疑人群必须在睫状肌充分麻痹状态下检查及诊断。如病程不超过4年,临床近视度数<2D,视力≥0.4,眼轴长度小于生理值24mm的病历要考虑到假性近视的可能。
|
|
|
会议投稿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
|
|
上一篇会议投稿: 水平斜视手术对眼波前像差的影响 下一篇会议投稿: c-myc在形觉剥夺性近视眼视网膜上的表达 |
|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没有任何评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