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评估用异色闪烁光度测量仪(CHFP)对正常人群和非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患者(NAMD) 黄斑色素密度(MPOD)测定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方法 回顾性挑选从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经眼底彩照和3D-OCT检测诊断为II级或III级AMD且视力大于0.25的患者25名和2011年5月在我院门诊因轻度结膜炎就诊且不伴眼底疾病且年龄性别相匹配的25名正常对照者。上述50人均进行详细裂隙灯、眼压、最佳矫正视力(BCVA)、MPOD、3D-OCT、彩色眼底照像及眼底自发荧光检测(后三项检测在散瞳后检查)。MPOD的方法为:测试者一眼注视CHFP机器测试孔内一个1°的圆形注视区,这个圆形注视区会被两种不同颜色光交替照亮,当两种色光的亮度一致时,闪烁就不会被观察到。通常选用的色光是460nm(黄斑 色素的吸收峰)与550nm(黄斑色素对此波段光不吸收),故而,黄斑色素密度越高的人在测量时需要460nm光的亮度越大。在测量过程中,550nm参 考光的亮度固定不变,而460nm光的亮度随受试者的反应加以调整,直到找到两种色光亮度相同的一点,460nm光在“这一点”上的亮度将会被记录。中心凹与旁中心凹7°部位的视网膜分别进行这一测量,而460nm光亮度比值的对数值则为黄斑色素的光学密度,即MPOD值,其单位为Log Unit。3D-OCT检测选用日本Topcon公司仪器,扫描模式为512×128,涵盖后极部6×6mm2的范围。自发荧光检测选用CSLO-HRT机器,检测后极部30°范围内病变部位的自发荧光。
结果 25名AMD的患者其MPOD值为0.336±0.055Log Unit而年龄、性别、体重几乎完全匹配的正常对照组的MPOD值为0.559±0.038Log Unit,两组进行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时AMD患者的眼底有80%出现异常的自发荧光,有92.0%在3D-OCT图像检测中出现异常,少部分患眼MPOD值较低而FAF和3D-OCT检测中却未发现异常,仅在眼底镜下可见其细小、沙点状黄白色沉积物。
结论 我们的研究表明,CHFP可以测定黄斑中心凹及旁中心凹7°范围的黄斑色素密度(MPOD),非渗出性黄斑变性患者的MPOD低于正常人群,因而测定MPOD可观测患者黄斑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和治疗效果,配合眼底自发荧光和3D-OCT检测,可以更进一步揭示AMD疾病的动态发展过程和病理生理学机制。但是,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并且测试对象对光谱变化的敏感性不同,测试期间的固视程度不同,测试时间长短不同等因素,均可能导致测试结果的偏差。因而,还需要增多AMD患者样本数量,进行更规范的MPOD测试,进一步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