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心灵之窗-眼科医生网 >> 眼科常识 >> 第16届全国会 >> 正文
专题栏目
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
更多内容
光诱导视网膜分级损伤大鼠模型的建立           ★★★
光诱导视网膜分级损伤大鼠模型的建立
作者:田亮 文章来源: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临床医学教研室 点击数:435 更新时间:2011/9/13
目的 建立视网膜光损伤标准化动物模型和评价方法。
方法(1)改进大鼠视网膜光损伤装置,建立大鼠视网膜光损伤动物模型。(2)在光照度5000±300Lx条件下,分别对三组(每组n=6)SD大鼠右眼光照射1小时、2小时和3小时进行视网膜光损伤程度分级,另外一组(n=6)未进行光照射为正常对照组。(3)光照后第5天,所有实验动物进行视网膜电图(ERG)五项基本指标检测。(4)视网膜电图检测完毕后,立即将实验动物断颈处死,生理盐水心脏灌注,4%多聚甲醛内固定,取出右侧眼球浸泡于4%多聚甲醛中12小时外固定,无水乙醇脱水,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后进行视网膜形态学的观察和测量。(5)各组的样本均数经Levene检验方差齐性。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4个组ERG各反应b波的振幅和峰时值以及平均ONL厚度的总体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的两两比较采用Dunnett t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5000±300Lx强光暴露1、2、3 小时后暗适应条件下的ERG的视杆细胞反应、标准光最大混合光反应b波幅值分别下降了26.2%、52.5%、70.7%和24.4%、39.3%、58.1%,OPs波和视锥细胞反应、20 Hz闪烁光反应指标也均有明显下降,各波不同光照时间组间平均振幅值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波不同光照时间组间各波的平均峰时值的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振幅下降及峰时值延长的程度均与光暴露时间有关。视网膜光损伤以视网膜颞上区域明显,光辐照1、2、3 小时后该区域外核层厚度较正常对照组分别减少了11.3%、25.6%、72.5%,各组的平均ONL厚度随光照时间延长逐渐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0.27, P=0.000)。
结论 光强度为5000 lx连续光辐照后可以造成大鼠视网膜损伤,光照射1、2、3 h后损伤程度分为轻、中、重3级,主要损伤部位在大鼠颞上区域。本研究提出了一种视网膜光损伤程度分级标准的建议。
会议投稿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 上一篇会议投稿:

  • 下一篇会议投稿: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眼科医生网 眼科医生网版权所有 @ 1998-2012
    部分文章和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指出! 站长:毛进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80301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