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毒性节段状视网膜动脉周围炎1例 |
|
作者:王志立 文章来源:河南省眼科研究所 点击数:863 更新时间:2012/9/13 11:58:00
|
|
节段状视网膜动脉周围炎是一种罕见疾病。2010年河南省眼科研究所收治1例全身感染梅毒后继发的节段状视网膜动脉周围炎患者。现报告如下: 临床特征 患者,男性,45岁。主诉:双眼视物不清1个月。眼科检查:右眼矫正视力0.15,左眼矫正视力0.25,双眼轻度的睫状充血,KP(+),前房可见细胞,房水闪辉(+),玻璃体混浊,视网膜动脉呈节段样渗出斑,视网膜可见出血及渗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显示:视网膜动脉及其静脉荧光循环时间延长,动脉管径不规则,部分动脉管壁荧光着染,周边360度的视网膜毛细血管缺损区。晚期,视盘荧光着染。脑脊液和血清梅毒螺旋体抗体(TPA)阳性,结核菌素实验(OT实验)为阴性。40天前,曾在外院按“梅毒性颅内感染”诊治。 眼科诊断要点 1.双眼视物不清1个月;2. 双眼视网膜动脉节段状损害和葡萄膜炎表现; 3. 脑脊液和血清梅毒螺旋体抗体(TPA)阳性。 眼科治疗 给予“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 3次/d;“典必殊滴眼液”4次/d,“强的松片”30mg,晨服,每周减5mg。眼底周边毛细血管缺损区行激光光凝。 随访结果 眼科治疗1个月后,右眼矫正视力0.5,左眼矫正视力0.6。 6个月后,右眼视力0.6,左眼视力0.8,睫状充血(-),角膜透明,KP(-),房水闪辉(-),玻璃体轻度混浊。FFA显示:眼底未见明显异常荧光渗漏。 讨论 节段状视网膜动脉周围炎,病因主要是结核,还有梅毒或红斑狼疮等。眼科主要表现是视网膜动脉损害,伴活动性葡萄膜炎,是眼部血管对全身某种抗原的免疫反应。本病持续缓慢,但经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和驱毒等系统性治疗,预后相对较好。主要鉴别疾病有:1.特发性视网膜血管炎(Eales病);2.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眼底改变;3.急性视网膜坏死(ARN);4.中间葡萄膜炎。 |
|
|
会议投稿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
|
|
上一篇会议投稿: 取净硅油的方法学选择 下一篇会议投稿: 全飞秒激光手术中微透镜定位对手术疗效影响的临床研究 |
|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