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分析20G与23G玻璃体切除术在感染性眼内炎治疗中的特点,比较其安全性和疗效。 方法 对不同时期段共67例67眼重度感染性眼内炎纳入本临床研究中。经过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间接检眼镜、眼B型超声波及CT检查后确诊。其中男49例49眼,女18例18眼,年龄18-72岁。外伤史60例60眼,内眼术后7例7眼。分为20G玻璃体切除手术组和23G玻璃体切除手术组(以下分别简称20G组和23G组)。35例35眼为20G组,32例32眼为23G组。分别作药敏试验。两组病例分别行20G和23G玻璃体切除术。术后全身应用广谱抗生素及适量糖皮质激素1周,真菌感染者忌用激素。随访2—9个月,平均7个月,通过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后炎症控制情况,术后视力,视网膜复位与否,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发生率,眼压变化,球结膜疤痕,手术时间长短,再次手术及最终眼球保存情况等来比较治疗效果差异。 结果 67份玻璃体培养标本,阳性者24眼,其中20G组15眼,23G组9眼,取出异物共17枚,20G组10枚,23G组7枚。手术中主要并发症为锯齿缘离断或其它医源性裂孔,共34眼,其中20G组30眼,23G组4眼。67眼中65眼炎症均得到控制,20G组34眼,23G组31。第一次手术行硅油填充5眼,均在20G组,再次手术行硅油填充9眼,20G组8眼,23G组1眼,20G组7眼视网膜脱离,1眼复发感染,23G组1眼复发感染,无视网膜脱离(P=0.018)。硅油填充后视网膜均复位。术后的视网膜脱离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取油后最终眼球萎缩20G组3眼,23G组1眼。20G组与23G组术后眼压均较术前提高。20G组均有切口附近明显球结膜疤痕,23G基本没有。手术消耗时间比较,20G组83分钟---165分钟,平均126分钟,23G组65分钟---125分钟,平均89分钟,两组差异明显。(P<0.01)。 结论 20G与23G玻璃体切除术均能有效控制感染性眼内炎,但是在手术安全性方面(如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减少手术次数、手术效率、手术创伤等方面,23G玻璃体切除手术系统有着明显的优势。作者提倡在感染性眼内炎的手术中应用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手术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