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研究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与细胞凋亡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探讨角膜细胞凋亡与免疫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 用Wistar及SD大鼠(雌雄兼用)建立大鼠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动物模型,以同基因角膜移植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为实验组,术后7~14d排斥期取材, 两移植组(A,B组)各随机取5只大鼠, 取C组正常Wistar大鼠做对照.应用细胞凋亡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角膜细胞凋亡情况。阴性对照组只加标记液,不加酶溶液。以阳性对照片与被测标本同时染色作阳性对照。结果判定标准:光镜下观察大鼠角膜移植片上皮、基质和内皮细胞凋亡的部位及强度。每张切片取5个随机视野, 用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测阳性染色的总面积及灰度,计算阳性单位(PU)平均值。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 比较各组PU平均值,统计学方法为单向方差分析。结果 细胞核中有黄褐色颗粒者为凋亡细胞。在正常Wistar大鼠角膜基质及内皮几乎无阳性染色细胞,上皮细胞层可见散在阳性染色细胞;角膜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期(术后7-14天),同基因移植组角膜植片上皮层、基质层和内皮层均可见散在阳性染色;而同种异体移植组角膜植片基质细胞凋亡明显增多。对染色结果进行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处理,各组阳性单位PU平均值分别与对照组相比,两移植组急性排斥期角膜植片上皮层、基质和内皮层细胞凋亡PU值均增高(P<0.01=;两移植组间相比,角膜植片基质和内皮细胞层凋亡PU值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上皮层凋亡PU值差异无显著性(P>0.5),同种异体移植组高于同基因移植组。 结论 细胞凋亡可能是导致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可能通过Fas/FasL等途径介导大量角膜细胞凋亡,详细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