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 ,17岁。2011年1月因为眼睛斜视10余年在我院第一次就诊,平素未戴镜,检查眼位:角膜映光法外斜-10°左右,可交替性注视。双眼同时注视时角膜映光点位于双眼瞳孔内侧缘,遮盖一眼后可转为单眼中心注视,无明显kappa角。三棱镜加遮盖法斜视角-20△,看远看近斜视角无明显变化。眼球运动正常。诊断为“1,共同性外斜视,2,双眼屈光不正:远视;双眼轻度弱视”。2011年1月在我院行外斜视矫正术,双眼外直肌后徙8mm,术后发现和术前相比眼位无任何改善,注视性质也和术前一样。2011年6月又行双眼 LASIK 。屈光度下降至正常但眼位依然没有变化。 讨论 不论哪种因数导致的外斜视,眼外肌手术矫治一般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此患者20△外斜视行双眼外直肌后徙8mm,已经远远超过常规矫正量,但术后眼位无任何变化。行远视矫正术后眼位也没有任何改善。,这种情况在外斜视患者中我们未见报道。其病因我们猜测和Scobee[2]理论相似。即患者外斜视是因为未矫正的高度远视,这种患者即便使用调节也看不清物体,而放弃调节致使集合功能不足,导致了外斜视。不同的是,患者为了获得双眼同时视,形成了异常的视网膜对应和粗略的立体视功能,随着时间延长,这种异常的视网膜对应变得非常稳固,即便行眼外肌手术和矫正的远视性屈光不正,也无法打破业已形成的这种异常的视网膜对应关系,从而导致患者的外斜视无法矫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