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1nm多点激光黄斑格栅样光凝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后视网膜形态改变的动态观察 |
|
作者:陆方 文章来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点击数:262 更新时间:2012/9/13
|
|
目的 利用SD-OCT观察561nm多点模式激光黄斑格栅样光凝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改变及激光对各层视网膜组织的影响 方法 12例(15眼)经眼底照相(FP)、光相干断层扫描(OCT) 和荧光素血管造影(FA)确诊患有具临床意义的糖尿病黄斑水肿(CSME)需行黄斑格栅样光凝(macular grid laser, MGL)的II型糖尿病患者(46-65岁,平均年龄57.2岁)。接受561nm多点黄色激光(Visulas Trion VITE,Zeiss)治疗:光斑直径100µm,曝光时间50ms,功率120-180mW。所有患者于治疗前2天内,激光治疗后1小时、1天、1周、2周、1月、和之后每3个月行SD-OCT(Cirrus, Zeiss)检查,同行进行的检查还有最佳矫正视力(BCVA)、FP,此外随访过程中每3月行自发荧光(AF)、FA、视野、mERG检查。 结果 激光治疗后1小时,OCT显示外层视网膜离心斜向的柱状高反光激光反应区,累及外核层、外界膜、IS/OS层和RPE层。治疗后1天,C-扫描显示圆形、孤立不融合的视网膜外核层内的激光反应区呈高反光,周围有低反光的空腔形成;IS,OS及IS/OS交联层的激光改变在1周后消退;87%(13/15眼)外核层的激光改变在术后3个月恢复,外丛状层的改变于激光后逐渐形成,缓慢消退,部分高反光于术后6月仍存在。位于RPE的激光反应持续存在,随时间延长光斑逐渐缩小,光斑直径在术后6月仅为术后1天时的26%。激光治疗前后中心视野和mERG改变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SD-OCT可以准确、快速、无创地观察黄斑区激光对视网膜形态的影响,并且可以动态观测各层视网膜组织激光反应的动态变化。有效的561nm短曝光点式黄斑格栅样激光光凝仅作用于外层视网膜和RPE层,且外层视网膜的激光改变为可逆性的,并不引起光感受细胞的永久性损害。 |
|
|
会议投稿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
|
|
上一篇会议投稿: 穿透性角膜移植和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临床分析 下一篇会议投稿: 重睑成形术后上睑扭曲的临床研究 |
|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