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使用磁共振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测定调节发生时相关屈光因素变化及各因素相互关系和探讨调节发生机理。 方法 采用核磁共振成像(MRI)获得眼球调节放松时和调节紧张时前房深度、晶状体形态和玻璃体腔径图片,同时选取最佳横断面图片经Autocad2010软件处理,作调节紧张前后时的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晶状体直径、晶状体前后弧长、晶状体前后曲率半径、玻璃体腔径和眼轴的测量,并通过数学计算得到晶状体前后横截面积及总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采用配对设计t检验分析。 结果 调节放松时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晶状体直径、玻璃体腔径和眼轴(mm)分别为2.94士0.35, 3.89士0.31, 9.12士0.48,16.40士0.91, 23.24士0.88;调节紧张时分别为2.65士0.44, 4.09士0.37, 8.70士0.43,16.40士0.99, 23.14士0.94。调节放松时和调节紧张时的前房深度(t=6.295, P<0.001)、晶状体厚度(t=-3.546, P<0.05)、晶状体直径(t=4.986, P<0.001),差异有显著性,玻璃体腔径(t=0.977, P> 0.05),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 当最大调节发生时,前房深度变浅,晶状体厚度变厚,晶状体直径缩短,晶状体前横截及总面积增加,晶状体后横截面积、玻璃体腔径、眼轴均无明显改变。本研究结论倾向支持Helmholtz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