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估各期圆锥角膜(Keratoconus)的特征性指标,推测圆锥角膜发展规律,并细化亚临床圆锥角膜的诊断标准。 方法: 39眼亚临床圆锥角膜(潜伏期29眼,可疑期10眼),26眼圆锥角膜及210例对照眼(伴屈光不正)入选。Pentacam测量高度图形态,前、后表面曲率,BFS,I-S值(3mm 及 5mm),前、后表面高度值(highest elevation value HEV)及厚度值。采用ROC曲线测算各期KC的敏感指标。 结果:形态学上后表面高度图的递增型在对照眼、潜伏期KC、可疑期KC及KC眼分别占2%、28%、70%及94%。通过ROC曲线得出潜伏期KC前三位敏感指标依次为后表面5mm及3mmI-S、后表面HEV。可疑期KC后表面HEV增大最具特征性,前表面5mmI-S增大明显,前表面HEV亦开始增高。KC期的指标依次为前表面HEV,前/后表面最大曲率及后表面HEV。后表面5mmI-S值对潜伏期KC 的诊断敏感度达82.8%,cutoff值为0.2D;后表面高度值对可疑KC的诊断敏感度高达100%,cutoff值为9.0um。 结论:根据各期KC敏感指标,推测KC最早后表面下方曲率变大,表现为I-S增大,周边更明显;随之后表面高度值增大,后表面前突;继而前表面I-S增大,前表面高度抬升,最终角膜整体前突。形态学上表现为高度图从递减型逐渐转为递增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