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氯化十六烷吡啶体外抗眼部致病真菌活性的研究 |
|
作者:徐岩 文章来源:河南省眼科研究所 点击数:254 更新时间:2012/9/13
|
|
目的 评估防腐剂氯化十六烷吡啶对眼部致病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探讨其在真菌性角膜炎防治中应用的可能性。 方法 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制定的用于产孢丝状真菌的体外药物敏感性实验方案,用微量液基稀释法对261株(15属29种)眼部分离真菌进行氯化十六烷吡啶体外抗真菌活性研究,并与那他霉素、两性霉素B及氟康唑的抗菌活性对比。氯化十六烷吡啶、那他霉素和两性霉素B取100%的真菌生长抑制为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氟康唑取75%的真菌生长抑制为MIC。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算4种药物对实验菌的MIC模式、MIC范围、MIC50及MIC90。 结果 氯化十六烷吡啶对镰孢菌属的MIC50及MIC90均为2μg/ml,对曲霉菌属的MIC50及MIC90分别为1、2μg/ml,对互隔交链孢霉和罕见眼部致病菌的MIC50及MIC90均为1μg/ml。那他霉素对镰孢菌属的MIC50及MIC90分别为4、8μg/ml,对曲霉菌属的MIC50及MIC90均为32μg/ml,对互隔交链孢霉的MIC50及MIC90均为4μg/ml,对罕见眼部致病菌的MIC50及MIC90分别为2、4μg/ml。两性霉素B对镰孢菌属及曲霉菌属的MIC50及MIC90均分别为1、2μg/ml,对互隔交链孢霉的MIC50及MIC90分别为0.125、1μg/ml,对罕见眼部致病菌的MIC50及MIC90分别为0.25、1μg/ml。氟康唑对镰孢菌属的MIC50及MIC90均为512μg/ml,对曲霉菌属的MIC50及MIC90分别为128、256μg/ml,对互隔交链孢霉的MIC50及MIC90分别为16、128μg/ml,对罕见眼部致病菌的MIC50及MIC90分别为32、256μg/ml。 结论 氯化十六烷吡啶对眼部分离真菌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其抗菌活性与两性霉素B的相当,强于那他霉素,明显强于氟康唑。 |
|
|
会议投稿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
|
|
上一篇会议投稿: 不同规格玻切头玻切效率的实验研究及玻切头的改进设计 下一篇会议投稿: 青少年近视角膜塑型术后非接触眼压的变化 |
|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