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对高分子脂质体(PL)行表征分析,观察其细胞毒性、不同细胞的转染效率、动物模型中的穿膜力和缓释性。 方法 1. 探讨Tat化的羧甲基壳聚糖十八烷基季铵盐PL作为基因载体对质粒的最优转染条件,绘制释放曲线,检测其细胞毒性。2. 转染缺氧的RPE,收集细胞上清经ELISA法检测VEGF变化;细胞爬片行免疫组化分析VEGF蛋白表达,采用Real-time PCR检测各组VEGFmRNA的变化。3. 建立ROP小鼠模型,行玻璃体腔注药,于不同时间视网膜铺片,观察GFP的表达情况;鼠心脏灌注后行视网膜铺片观察视网膜血管形态变化;HE染色,统计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冰冻切片来反映高分子脂质体携带质粒的穿膜能力。 结果 1. 纳米粒平均粒径134nm,Zeta电位+39.64mV,呈均匀的圆形粒子。前5天约75%的质粒释放;此后至第14天呈稳态缓释。该PL毒性低,最高安全浓度为20ug/mL。2. 筛选出PL与质粒质量比≥2:1时、混合时间为30分、无血清时为最优转染条件;对RPE、Hela及RF/16,转染率分为66%,49%,80%。3. ELISA显示PL组和Lipo组VEGF含量均降低,差异较模型组有显著性;细胞免疫组化示Lipo组和PL组对VEGF表达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Real-time PCR表明在PL和Lipo组VEGF mRNA得到了明显的抑制。4. 视网膜铺片见PL组注药后第1天即有GFP表达,第6天为高峰,第11天时仍有GFP表达,Lipo组不明显。心脏灌注视网膜铺片显示视网膜无灌注区及新生血管于PL组及Lipo组均有改善; HE表明P17天时PL组及Lipo组均能有效抑制新生血管生成,P22天时,PL效果仍能显现。冰冻切片观察到注射后第11天,在PL组切片中仍有GFP的表达,但在Lipo组几无。WB示注射后6天,PL组与Lipo组抑制效果相当;P22时PL组较Lipo组明显。Real-time PCR示P17时,PL组和Lipo组VEGFmRNA明显抑制,Lipo组更低, P22时,PL组明显,但统计学差异均无显著性。 结论 1. Tat化的PL粒径均匀、分散性好、Zeta电位高、细胞毒性小,能在较短时间达到治疗浓度,并可缓慢释放。2. 可高效转染RPE、Hela及RF/16,效率与商品化的Lipo相当。3. 具有明显的穿膜能力及体内缓释功能,能维持较长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