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良双针经结膜可调节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
|
作者:张影影 文章来源:滨州市沪滨眼科医院 点击数:198 更新时间:2012/9/13
|
|
目的 探讨改良双针经结膜可调节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06~2011.06于我院诊为青光眼并行小梁切除术的患者140例(160眼),平均年龄63.26±11.43岁,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76眼),采用改良双针经结膜可调节缝线,对照组75例(84眼),采用单针可调节缝线,观察两组术后拆线前和拆线后1周内浅前房发生率、拆线后眼压的控制和术后随访6月眼压控制及功能性滤过泡情况。 结果 拆线前,治疗组仅2眼出现Ⅲ度浅前房,对照组有9眼出现Ⅲ度浅前房(x²=4.07 ,P<0.05);拆线后1周内治疗组Ⅲ度浅前房发生率1.3%,对照组Ⅲ度浅前房发生率9.5%(x²=5.06 ,P<0.05),拆线后1周治疗组平均眼压12±5.4mmHg,对照组平均眼压13±4.9mmHg(P>0.05),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月眼压控制<21mmHg者,治疗组为92.1%,对照组为90.5%,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²=1.33 ,P>0.05),功能性滤过泡病例数治疗组90.8%,对照组89.3%(x²=1.00 ,P>0.05)。 结论 改良双针经结膜可调节缝线术后早期巩膜瓣缝合较紧密,有利于青光眼术后早期前房的形成和维持,分次拆线,可有效控制房水滤过水平,减少了拆线早期因滤过过强造成的严重浅前房、低眼压、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的发生。 |
|
|
会议投稿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
|
|
上一篇会议投稿: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在不同照度环境下色觉分辨力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会议投稿: 网络远程筛查在糖尿病患者眼底病变筛查中的应用——社区流行病学研究基线 |
|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