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运用鼻腔内窥镜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细菌性角膜溃疡可行性。 方法 选取2011年我院角膜病科诊断为细菌性角膜溃疡8例,男性6例,女性2例。入院检查:其中4例患者行溃疡面细菌培养结果为肺炎链球菌。按压双侧泪囊区均可见多量黏脓性分泌物自泪点溢出。泪道冲洗:双眼冲洗液均对点返流,伴有大量黄色黏脓性分泌物。诊断为双眼慢性泪囊炎。4例患者均在给予全身及局部高效、光谱抗生素等对症治疗2天后,在神经阻滞麻醉及局部浸润麻醉下行鼻腔内窥镜下双侧泪囊造孔术,术后继续给予患者全身及局部抗生素治疗。 结果 术后每日给予患者双眼妥布霉素注射液+生理盐水冲洗泪道,冲洗通畅,溢脓症状消失,结膜囊清洁,结膜充血减轻,角膜溃疡炎症得以控制,溃疡面局限,角膜水肿减轻,视力有所提高。 结论 肺炎链球菌为上呼吸道常在菌,容易引起眼部感染,是导致匍行性角膜溃疡的主要致病菌。上述4例患者均有角膜外伤史,且患者存在双眼慢性泪囊炎,泪囊炎为角膜溃疡发生及加重的诱因。我们对细菌性角膜炎的处理原则:寻找和去除病因,控制感染。对因肺炎链球菌引起的匍行性角膜溃疡,且同时合并有慢性泪囊炎的患者,因立即行泪道手术,以断绝肺炎链球菌的来源。同时,为预防匍行性角膜溃疡,对于慢性泪囊炎者应建议患者尽早行泪道手术。在泪道手术的选择方面,患者可行泪囊摘除术和鼻腔泪囊吻合术,但是由于患者合并有细菌性角膜溃疡,防止溃疡加重故不宜包盖患眼,需要局部继续使用高效、光谱抗生素等滴眼液频点。若患者行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术后不需包盖患眼,不影响患眼的局部用药,可以方便观察病情,有利于患者治疗角膜溃疡。临床上诊断为细菌性角膜溃疡且合并存在泪囊炎的患者,鼻内窥镜泪囊鼻腔造孔术是可选择的术式之一,值得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