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Q值引导个性化切削下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ub-Bowman's Keratomileusis, SBK)与角膜原位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患者术后的高阶像差、对比敏感度变化。 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将于2011年6月至2011年11月在本中心接受Q值引导个性化准分子激光治疗的近视散光患者分为2组。A组36例( 72眼) 患者接受SBK, B组28例( 56眼) 患者接受LASIK。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检测高阶像差及暗环境下有无眩光干扰检测对比敏感度, 并将结果进行比较。随诊时间为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 结果 术前2组各项指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SBK 组对比敏感度术后3-6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 LASIK组术后6-12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 术后12个月, 在暗环境下有无眩光干扰检测对比敏感度, SBK组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均优于LASIK 组, 其中无眩光干扰下低、中空间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有眩光干扰下低、中、高空间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 SBK 组平均高阶像差为 (0.398±0.054) μm, LASIK组为(0.537± 0.085) μm,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01)。 结论 Q值引导个性化切削下, SBK与常规LASIK 相比可减少手术诱导的高阶像差, 更快地恢复低、中、高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