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特发性黄斑视网膜前膜(IMEM)的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的特征。 方法 对比30例44只眼IMEM患者(IMEM组)的mfERG检查结果, 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伴有板层黄斑裂孔8眼(18.18%),伴有假性黄斑裂孔12眼(27.27%),增生性黄斑前膜18眼(40.91%),伴有黄斑水肿6眼(18.18%)。正常对照组30例60只眼,应用德国Roland RETIport+RETIscan系统进行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测,各参数同正常对照组比较。电极安放采用ISCEV国际标准。记录mfERG一阶反应61个部位反应,比较分析视网膜后极部不同区域的N1、P1隐含期及平均反应振幅密度。 结果 正常对照组和特发性黄斑前膜组p1波平均振幅密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1波、P1波潜伏期及N1波振幅反应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增生性黄斑前膜组、黄斑水肿组的P1波振幅密度均显著高于板层黄斑裂孔组、假性黄斑裂孔组的振幅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增生性黄斑前膜组的振幅密度显著高于黄斑水肿组、板层黄斑裂孔组和假性黄斑裂孔组,黄斑水肿组的显著高于板层黄斑裂孔组和假性黄斑裂孔组。 结论 特发性黄斑前膜病变区域P1波平均反应振幅密度下降。mfERG能对特发性黄斑前膜病变局部视功能进行定量定位测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