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学术年会关于弱视的专家“共识”:视觉发育期由于单眼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及形觉剥夺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同龄的视力为弱视;或双眼视力相差2行及以上,视力较低眼为弱视。共识存在异议:1、最佳矫正视力低于同龄人就都是弱视吗?弱视定义科学依据要有具体诊断标准;2、受检者视力低于同龄视力有双眼视,有远/近立体视觉能称弱视吗?如6岁儿童最佳矫正双眼视力为0.6并且具有远/近立体视,不能诊断弱视。3、若以此来定义弱视,很多无辜孩子会戴上弱视的帽子?4、本人多年一直从事弱视发病机理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并获得具体科学数据成果,本人认为弱视不能人为认定更不能片面,建议要科学审慎和完整定义弱视。弱视原始定义:眼球无器质性病变,矫正视力≤0.8,(问题:若双眼视发育平衡?5岁矫正视力双眼为0.6,并有立体视,是否可诊断弱视?),该定义一直沿用。弱视现代定义(邵立功,中华眼科杂志1993,等):儿童弱视是指出生后视觉发育关键和敏感期内,视觉系统因各种影响视觉发育的眼病和/或视觉环境不良使双眼视长期紊乱、视觉系统神经元功能、亚细胞及轴树突形态、数量发生变化出现分子神经生物学发育异常,实质就是指从视网膜到视皮质整个视路的可逆性微病理生理及变化,临床检查为外眼及眼底无特殊变化,最佳矫正视力≤0.8,同时丧失立体视觉感知称为弱视,立体视应作为弱视诊断金标准。弱视广义概念:1、如交替性斜视其视力为OD:1.0;OS:1.0,但丧失了三级视觉功能,如按“共识定义”是否可以认为不诊断为弱视?2、间歇性外斜视,近立体视(动态立体视)存在,远立体视(静态立体视)消失,因此弱视诊断不能单纯以视敏度评价或定义,要强调视觉功能完整性和横向性,而两者绝不可代替和或缺!因此人类三级视功能缺陷更应属于弱视范畴。弱视狭义概念:1、双眼视觉协同配合机制缺陷;从视网膜三级神经元到外侧膝状体及视皮质视觉中枢整合加工和分析视觉信息的机制缺陷;2、对外界视觉环境感知的视觉认知缺陷及视觉谬误;3、对空间频率和对比敏感度分辨力减弱(视敏度)和三级视觉功能(同时、融合和立体视)不同程度丧失和缺陷。弱视宏观和微观概念:弱视定义在宏观上,强调以机能为主。弱视基础研究则确定了弱视发病微观概念:如亚细胞病理生理以及相关兴奋和抑制性受体蛋白表达和神经递质释放变化和视觉电生理学改变等。弱视研究及定义不能盲人摸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