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心灵之窗-眼科医生网 >> 眼科常识 >> 第17届全国会 >> 正文
专题栏目
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
更多内容
224例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患者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
224例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患者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丁娟 文章来源:天津市眼科医院 点击数:390 更新时间:2012/9/13

目的 探讨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

方法 2005.7~2011.2于天津市眼科医院诊治的224例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治疗方案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224例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患者包括158例(70.54%),平均年龄11.58±8.37,66例(29.46%),平均年龄11.41±6.40岁。眼球震颤类型为水平冲动型215例,垂直型3例,混合型6例。214例患者无手术史,10例有手术史的患者,3例曾行白内障手术,4例曾行斜视矫正术,3例患者曾行中间带移位术。有代偿头位的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的视功能特点:224例患者中有151例患者合并斜视以及屈光不正、眼前节及眼底疾患,占全部眼球震颤患者的67.4%。对161位只存在一个中间带的患者进行分析其头位扭转角情况,其中153例代偿头位方向为水平面转,其中43例面向右视线向左,110例患者面向左视线向右,占到所有面转代偿头位的71.89%。水平头位扭转角10°~20°占21例,21°~30°46例,31°~40°51例,40°以上35例。根据代偿头位设计手术方案,水平面转头位扭转角10°~20°退后一组水平直肌,21°~35°采用Parks5-6-7-8手术方式,40°以上采用改良Parks手术即增加20%手术量,以下颌上抬或内收为主要头位患者头位扭转角15°~20°退后一组垂直直肌,25°~30°退后一组垂直直肌联合协同斜肌的切断,30°以上退后一组垂直直肌联合拮抗肌缩短。

结论 代偿头位眼球震颤非常复杂,无法确定单一的手术方法作为唯一的治疗手段。对手术患者长期随访研究,给眼球震颤治疗开辟新途径

会议投稿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 上一篇会议投稿:

  • 下一篇会议投稿: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眼科医生网 眼科医生网版权所有 @ 1998-2012
    部分文章和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指出! 站长:毛进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80301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