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索成功建立兔慢性泪囊炎动物模型的方法,比较各种造模方法的结果,分析成功造模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探讨慢性泪囊炎的病因及相关机制。 方法 将55只兔随机分成A至E 五组,每组11只,A至D组为实验组,E为对照组,每组兔均选择右眼为实验眼。A组兔采用10%甲苯-2.4-二异氰酸酯(2, 4-toluene diisocyanate,TDI)联合榄橄油溶液诱导过敏性鼻炎,为暂时性泪道阻塞组;B组兔由泪点注入0.3ml 107cells/ml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为单纯细菌接种组;C组兔由泪点注入0.15ml甲基丙烯酸甲酯(Methyl Methacrylate, MMA)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MMA)的聚合物,为永久性泪道阻塞组;D组兔在C组的基础上造成永久性泪道阻塞后次日再由泪点注入0.3ml 107cells/ml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为永久性泪道阻塞联合细菌接种组;E组兔为正常对照组,即由兔泪点注入0.3ml生理盐水。观察上述六组出现慢性泪囊炎的临床表现,并行泪道CT造影检查、细菌学检查、超微及常规病理学检查等,分析各组慢性泪囊炎的造模成功率。 结果 每组兔均观察3个月,A、B及E组无一例兔出现慢性泪囊炎的临床表现, C组和D组分别有8只兔(8/11,72.7%)和9只兔(9/11,81.8%)出现慢性泪囊炎的症状和体征。进一步比较C组和D组实验兔两组出现慢性泪囊炎的时间上无显著差异,而且造模成功率也无显著性差异。将出现慢性泪囊炎症状的兔行泪道CT造影检查可清晰的显示兔鼻泪管阻塞部位以及阻塞程度;取其泪囊分泌物行细菌学检查和鉴定为多杀巴斯德杆菌的检出率为100%;超微和常规病理学检查均表现为泪道粘膜的慢性炎性改变。 结论 单纯细菌接种和暂时性泪道阻塞动物模型不能出现慢性泪囊炎临床表现。而泪道永久性阻塞联合或不联合细菌接种动物模型中70%-80%可出现慢性泪囊炎临床表现,泪道CT造影显示鼻泪管阻塞,细菌培养阳性,常规病理学和超微病理学出现慢性炎症的改变,提示成功建立兔慢性泪囊炎动物模型。泪道永久性阻塞是兔慢性泪囊炎动物模型造模成功的必要条件,在兔慢性泪囊炎的发生中起关键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