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双眼视觉的远期观察 |
|
作者:孙春华 … 文章来源:天津市眼科医院眼科研究所 点击数:1822 更新时间:2005/6/15 21:06:09
|
|
目的 分析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对双眼视功能远期恢复的影响。方法 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Refractive Accommodative Esotropia,RAET)患者39名,排除弱视;及同期就诊远视性屈光不正(Hypermetropic Refraction Error,HRE)患者43位,水平斜视度≤5△,所有受试者初诊时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均为+2D~+6D远视。RAET组初诊平均年龄为:4.89±1.00岁(3~7岁),平均随访时间:5.03±0.83年(4~7.5年);HRE组初诊平均年龄为:4.96±0.88岁(3.5~7.5岁),平均随访时间:4.86±0.70年(4~6.75年)。所有病人初诊时均1%阿托品眼膏,连用5天(一日2次)散瞳后检影验光,并配戴全矫眼镜。此后每一至二月复诊一次,每半到一年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一次,依此调整眼镜度数。记录最末次就诊时双眼视功能:同时视、融合、图形立体视及远近距离随机点立体视功能。结果 所有患者均具有同时视功能,二组融合功能无显著差异(P=0.1621), RAET组图形及远、近随机点立体视均明显差于HRE 组(P均=0.0000)。RAET组图形立体视图Titmus与随机点立体视图TNO检查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040)。结论 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即使视力良好,经治疗眼位得以恢复,且具有同时视和融合功能,但仍遗留不良的立体视功能。随机点立体视图能更好地反应立体视功能。 |
|
|
会议投稿录入:sun081615 责任编辑:毛进 |
|
|
上一篇会议投稿: 先天性双眼外直肌、下直肌缺如伴双眼上直肌发育异常1例 下一篇会议投稿: 婴幼儿外斜视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
|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