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远视性弱视儿童的视觉诱发电位变化特征, 评价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在远视性弱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国产TAIK TEC 150型视觉电生理仪对116名(215眼)远视性弱视儿童及27名(54眼)矫正视力正常的远视儿童进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远视性弱视儿童中图形视觉诱发电位N75,P100,N145潜伏期和振幅均与性别、眼别无关;轻中重度三组N75,P100,N145潜伏期和振幅较对照组潜伏期延长、振幅降低,其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轻中重三组之间比较,随着屈光度程度的增加,P100潜伏期逐渐延长,振幅逐渐降低,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N75,N145潜伏期的长短和振幅的大小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屈光不正组与屈光不正合并斜视组两组间P100潜伏期和振幅差异有显著性(P<0.05);屈光不正组中存在屈光参差与不存在屈光参差组间P100潜伏期和振幅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随着远视性弱视儿童病情的发展,P100潜伏期逐渐延长,振幅逐渐降低。图形视觉诱发电位能较为准确的判断远视性弱视儿童的视功能损害程度,可作为临床上客观性的检测弱视儿童视功能的一种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