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中国人家族遗传性角膜营养不良(CD)包括Avillino CD、格子状CD、颗粒状CD、Reis-Bücklers CD、胶滴状CD、斑状CD、Fuchs CD及后部多形性角膜内皮营养不良病人的基因突变特征及其基因型与临床表现型之间的关系。掌握中国人角膜营养不良的基因突变特点。方法: 以中国CD病人29家系61例病人及19例家族中正常成员为对象,经眼部裂隙灯检查及/或角膜病理确定临床诊断。采取50名正常中国人DNA作为对照。对Avellino、颗粒状、格子状、Reis-bücklers CD的TGFBI基因、斑状CD的CHST6基因、胶滴状CD 的M1S1基因、Fuchs及后部多形性角膜内皮营养不良的COL8A2基因运用特异引物对致病区域DNA进行PCR扩增及基因序列分析,探讨基因突变特点。结果: 呈现角膜颗粒状混浊的5家系中,4家系显示R124H突变的Avellino CD,仅1家系呈现R555W的颗粒状CD。9家系的格子状CD中,5家系的格子状CDⅠ型病人呈现R124C的点突变,1家系发现了位于11外显子的V505D突变的新位点。2家系的格子状CD中间型(Ⅰ/ⅢA)病人呈现H626R的突变。1在对胶滴状CD病人的M1S1基因进行解析时,,发现其隐性遗传的两个杂合子位点分别为Q118X及Y184C,其中Q118X点突变为日本人最常见的突变位点,Y184C位点的突变,至今国际上未见报告。在对11家系的斑状CD病人的CHST6基因检索时,发现了11个新的突变位点,4家系呈现纯合子突变,5家系呈现杂合子突变,2家系在隐性遗传的2个杂合子位点中仅找到其中一个。2家系的角膜内皮营养不良的COL8A2基因的检索,未发现可信赖的突变位点。 结论:95%(58/61)的病人检出了基因的突变位点。与国外报告相同,中国人常染色体显性TGFBI基因的最常见突变位点也为R124的点突变。在中国人格子状CD病人,发现了V505D的新突变位点。常染色体隐性胶滴状同样见于中国病人,Y184C为中国人的新位点。常染色体隐性斑状CD的所有突变位点均与国外报告不同,证明中国病人斑状CD病变的特殊性。角膜内皮CD可能存在COL8A2基因以外的致病基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