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索一种临床实用并且便于推广的前房深度相对定量测量法,初步建立我国老年人的正常参考值,结合激发试验结果,探讨一种为青光眼筛查确定“浅前房”的标准。其次,为临床描述前房深度,包括判断青光眼术后浅前房恢复过程提供更多的时空变化的相对定量参数。
方法 裂隙灯光源外转45度,受检眼直视裂隙光,医生从正前方观测。在6点时钟方向测量6个点的前房深度(ABCDEF)和瞳孔直径,以角膜缘处的角膜厚度(CT值)为1计。A点:与角巩膜缘黑白交界处相对应的虹膜可见部,从A点到角膜内皮的最近距离为a;B点:A点上移1CT,从B点到角膜内皮的最近距离为b;C点:B点上移1CT,从C点到角膜内皮的最近距离为c;D点:虹膜最高点;E点:瞳孔缘;F点:晶状体前极。用上述同样的方法确定了“d,e,f”值。测量了50岁以上的正常老年人,男女各61例,年龄相匹配。对上述志愿者中的22例44眼进行了连续11次的双盲法可重复性检测。
结果 女性组6点前房深度均值a,b,c,d,e,和f分别为0.381,0.583,0.888,2.098,2.648和3.258CT;男性组分别为0.706,1.022,1.428,2.369,2.902和3.410CT。女性组每个点的深度均比男性浅,皆有显著差异,越近周边部越显著。经双盲法可重复性试验证实,每个点测量值的变异系数均在10%以内。
结论 本方法只需用普通的裂隙灯,作者经过十年的临床验证和双盲法试验证实,可重复性好,实用,便于青光眼筛查浅前房。关于其测量值与闭角型青光眼诱发试验结果的关系有待于积累更多的资料证实。正如已经有多种计算机化的视盘形态定量测量手段一样,但迄今用杯/盘比值判断青光眼杯的相对定量测量法一直没有失去临床实用价值;同样道理,尽管数字化裂隙灯、超声生物显微镜等现代手段已经陆续问世,但它很难在“以三农”为基础的发展中的中国全面推广。本方法供同道考察、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