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心灵之窗-眼科医生网 >> 眼科常识 >> 第11届全国会 >> 视光学11 >> 正文
专题栏目
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
更多内容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严重弥漫性层间角膜炎一例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严重弥漫性层间角膜炎一例
作者:于秋菊 … 文章来源:河北省辛集市和平眼科医院  052360 点击数:1978 更新时间:2006/4/27 15:13:07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在我国眼科界开展将近十年,对治疗近视的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已被广大眼科医师所认可,随着LASIK手术的推广,越来越多并发症被人们所发现和认识,现将我院LASIK术后并发一例DLK(弥漫性层间角膜炎)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18周岁,因双眼近视于2005年6月9日在我院双眼同时行LASIK术。术前检查:双眼常规裂隙灯显微镜及眼底镜检查未发现异常,裸眼视力R0.1,L0.1,主觉验光:R-3.25DS联合-0.25DC×70°=1.0;L-3.00联合-0.25×176°=1.0。手术顺利。术后1天病人主诉双眼视物发白,查视力R1.0,L1.2。验光R+1.50DS联合+0.25DC×115°,L+0.75DS联合+1.50DC×77°,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双眼睫状充血(+),角膜瓣对位好,瓣下可见细沙样点状沉积布满角膜以左眼为重,房闪(-),诊断为双眼DLK I期。给予双眼托百士6次/日,氟美瞳4次/日。术后3天,患者主诉视物仍发白,查视力R1.0,L1.2;验光R+0.50DS联合+0.50DC×108°,L+0.75DS联合-0.75DC×2°。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右眼角膜瓣下较前清晰,左眼瓣下细沙样沉积向中心吸收。用药加典必殊双眼4次/日,停氟美瞳。术后4天,患者诉左眼视力下降,查R1.2,L0.5。验光R+0.75DS联合+0.50DC×130°,L+5.00DS联合0.75DC×170°。裂隙灯显微镜下检查:右眼角膜瓣下清晰,左眼角膜瓣下混浊向中心吸收变浓密呈瓷白色位于瞳孔中心大小4mm×3mm横椭圆形,为DLKWⅢ期,加用强的松片30mg晨顿服。术后7天,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左眼角膜瓣下混浊略吸收,给氟美瞳左眼1次/h,连用3天。6天后典必殊1次/h,连用3天后改为6次/日。术后8-30天,患者主诉视物仍模糊,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左眼角膜瓣下混浊范围未变,厚度变薄,验光远视逐渐加重,术后13天最高时达+6.00DS联合+0.50DC×167°,后逐渐降至+2.50DS联合+0.50DC×177°。术后2月 ,查视力R1.2,左眼上升至0.8-2,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右眼角膜清,左眼角膜瓣下混浊范围稍缩小,厚度变薄,验光L+2.50DS联合+0.50DC×169°,药物全部停用。术后半年复诊主诉未见不适,查视力R1.2,L1.0。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左眼混浊完全消失,角膜清亮,验光+1.00DS联合0.50DC×78°。 讨论:弥漫性层间角膜炎(DLK)是lasik术后的角膜层间非感染性的炎症反应,具体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是由多种因素通过内源性和外源性途径共同作用的结果。Linebarger(1)根据DLK的严重程度和累及部位将其分为四期:Ⅰ期白色颗粒状细胞仅见于角膜瓣周边部位,视轴中央部位未受累;Ⅱ期白色颗粒状细胞见于角膜瓣的中央部,视轴中央部位均受累;Ⅲ 期视轴中央部位的白色颗粒状细胞更为稠密并集结成簇,而周边部位相对清晰。患者出现视物模糊。4期视轴中央部出现角膜基质融解、角膜皱褶,形成永久性瘢痕,并造成远视和视力严重下降。曾有专家指出Ⅰ期和Ⅱ期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Ⅲ、Ⅳ期应掀瓣冲洗,效果较好。   本例患者术前询问病史否认特殊体质,我们也未发现明确的病因,术程顺利,同批手术的患者中也无DLK发生。该患者术后1天出现双眼角膜瓣下混浊,4天后右眼吸收,左眼混浊向中心聚积,视力下降。我们做了保守治疗未经掀瓣冲洗,虽然经历了一段时间,但病人最终角膜瓣完全恢复透明,并未遗留任何痕迹。该例患者病程较长,我们考虑可能与术后局部应用激素较少术中冲冼液未加激素有关,鉴于此我们调整用药,术前术后用典必殊眼液、贝复舒眼液点眼,术中BBS中加氟美松到现在10个月未再发现类似病例,总之我们希望能把所有的并发症防患于未然,以减少术后病人视力的损害,减轻患者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及痛苦。我们要做到早期预防:病人选择要严格,术前术后一周局部应用高浓度的激素,术中BBS加入激素;早期发现:术后1天、3天、1周仔细观察角膜瓣层间,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对症治疗。 参考文献 (1)、Linebarger Ej,Hardten DR,lindstrom RL. Diffuse lamellar keratitis;diagnosis and management。J Cataract Refract Surg,2000,26:1072-1077.
会议投稿录入:zgx740914    责任编辑:毛进 
  • 上一篇会议投稿:

  • 下一篇会议投稿: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眼科医生网 眼科医生网版权所有 @ 1998-2012
    部分文章和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指出! 站长:毛进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80301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