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二硫氨基甲酸肽吡咯烷(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对角膜新生血管(cornea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抑制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SD大鼠48只,碱烧伤法制作角膜新生血管模型,随机均分成A、B、C和D组,每组12只鼠(12只眼),A、B、C组伤后分别滴用50、100及200mg/ml的PDTC滴眼液,对照组(D组)滴生理盐水;均每日4次,共28d。每日观察CNV的生长情况和角膜混浊度,并在4d和28d每组各处死6只鼠,取全角膜做病理学分析和核转录因子NF-κB的表达分析(Western blot法)。
结果 1)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长度和面积在各个时间点上,B及C组均明显低于D组(p值均<0.01),而A组与D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F =0.588,p =0.486)。B组与C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意义(F =0.459,p =0.535),但与A及B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意义(F =932.72,p <0.01)。2)伤后B、C组角膜水肿、混浊轻,混浊度评分为1~2级;A、D组角膜混浊重,虹膜纹理及瞳孔均窥不清,混浊度评分4~5级。3)碱烧伤后6h NF-κB即开始活化,核表达增加,4d时表达最高,7d后开始回落,B、C组NF-κB核表达显著比A、D组低,而A、D组间的表达无差异。
结论 1)NF-κB活化在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2) PDTC能有效的阻止NF-κB的活化,减轻角膜炎症反应,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3)PDTC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药物,为角膜新生血管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